第A21版:桑巴风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就是躲不开足球
0625shjc
咪咕音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就是躲不开足球
就像一日三餐不可少
泥中足球
处处皆是足球场

晚报特派记者郭韬略全媒体资料

微博:郭韬略

http://weibo.com/u/1660208157

微信:guotaolue001

不可复制

如果不是身处其中,我恐怕自己都不会相信下面要写出来的这段文字:巴西跟喀麦隆这场涉及小组出线权的比赛,我没有在球场,也没有在球迷广场,甚至连酒吧都不在,只是待在公寓里看转播,但自始至终,耳边一直响着巴西球迷的喇叭声、欢呼声、鼓噪声,还有鞭炮声。简单说吧,这和每年大年初一零点前后郑州鞭炮齐鸣的情况如出一辙。

来巴西10多天了,各方面也都开始适应,但巴西人每天总能有新花样给你新感觉,来告诉你什么是“足球王国”。

和很多同行一样,来之前我也是有这样一个计划的:探寻一下巴西足球长盛不衰的秘密究竟在哪儿,看看人家的青少年培养体系究竟如何……但是慢慢地,一种无力感在滋生,直至最终决定放弃。不只是因为采访的难度,也不是因为这个命题太过专业,太过宏大,而是感觉到巴西模式实在是不可复制。

我见过无数的球迷疯狂的场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但只有巴西人的这种表现完全是一种本能,没有刻意、没有组织、也没有掩饰。而另一方面,踢球于巴西人而言就像一日三餐不可少,自然而然。没有人驱使,也没有任何功利性。贫民窟也好,沙滩也好,街头也好,公园、绿地也好,随处都可以看到踢球的人,玩儿球的孩子。似乎19世纪末查尔斯·米勒将足球从英国引入巴西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把足球的基因注入巴西人体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职业、不分阶层,足球是所有巴西人的标签。

中国足球并不是不知道巴西的水平之高,不然也不会在20年前就有了健力宝留学,当发现在巴西闭门造车的路数行不通的时候,也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把小球员送入当地俱乐部,以便更好地“融入”,但至今也还是鲜见成功的。不能不承认,相比巴西人,我们真的是缺少这种基因。谁都明白“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巴西并不是“抓起”,而是“从娃娃玩儿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足球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玩具,有了这种氛围,“扩大足球人口”根本就不是问题,进而不断涌现出能登上金字塔尖儿的人,就是自然而然的。

其实相比欧洲的青训体系,巴西也很难说更完备、更科学,但是他们就能这样长时间地跟欧洲抗衡还经常处于领先,这的确是学也学不来的。所以,我觉得,于中国足球而言,真正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还是眼下正在推广的“校园足球”。 郭韬略

■球场之外

一毛不拔?国际足联也冤

帮贫扶困,捐赠5万张门票

就在巴西球迷因为巴西队顺利夺得小组头名而疯狂庆祝的同时,在里约热内卢的街头也上演了另一幕:数百名反对世界杯的示威者打出“国际足联滚回家”的标语游行。

不过现在看来,抱怨国际足联一毛不拔似乎也有失偏颇。巴西联邦政府日前对外公布,国际足联在本届世界杯期间向巴西民众捐赠了5万张门票,目前这些门票已经经由巴西政府分发完毕,其中48000张给了贫困学生,其余2000张则发给了一些地区的土著居民。按最低档的门票每张90美元计算,国际足联此次捐出的门票金额就达到了450万美元,可谓价值不菲。

国际足联为主办国的贫困儿童捐赠门票,这在世界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巴西社会发展和保障部与教育部联合实施的“更多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家住圣保罗郊区的中学生恩里克是此次计划的幸运儿之一,16岁的他一家五口人依靠做洗车工的父亲每月800雷亚尔的收入生活,每个月他们家还能收到政府的112雷亚尔的补贴。恩里克所在学校共有11人获得门票,12日他们得以和家人一起在科林蒂安竞技场观看了揭幕战。郭韬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0160 2014-06-25 00:00:00 三 就是躲不开足球KeywordPh就像一日三餐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