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中招直通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有考生:记者镜头下女儿首次人生大考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家有考生:记者镜头下女儿首次人生大考
文文趴在床上学习累了,揉揉酸涩的眼睛。
备考期间,文妈想着法子让孩子放松,打羽毛球是其中之一。
2014年3月29日,周末到超市采购一周的食品,平时学校不让带手机,文文周末基本是手机不离手。
一家三口看电影时自拍了这张照片。这一年,文文的娱乐生活很少。
2014年6月14日半夜,房间里突然有了蚊子,文妈站在床上用电蚊拍捉蚊子。
2014年6月24日晚上9点,文妈给孩子削了4支2B铅笔,她说多备一些总没有错。
2013年8月,一家三口到云南丽江旅游,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远行,旅游结束后开始了紧张的初三生活。
2013年11月3日,文文第一次住校。因功课一天比一天紧张,为了节省时间,决定住进离家不远的学校。
2014年3月17日,距中考100天,学校举办百日誓师大会,文文静静地坐在人群中。
2014年4月22日,体育测试结束后,老师发了一张“49万元”的“支票”,老师说每多考一分就等于给家长省了1万元。
2014年6月22日,毕业季,文文和妈妈一起收拾行李,告别生活了3年的八十二中。
前日下午4点,文文看完考场后自信地走出考点。
昨日,开考第一天早上6点50分,早餐时间,文文妈打电话询问其他家长,显得比孩子还紧张。
第一场考试结束。两个考生家庭早早备好饭迎接同场考试的文文和表妹,得知考试发挥还正常,大家终于放心了。
午饭后,同一考场考试的文文和表妹在宾馆内午休,迎接下午的考试。

昨日中午12点,15岁的姑娘马素文走出2014年郑州市普通高中回中考点。守候在外的文妈和文爸看到女儿一脸轻松的表情时,紧绷了数月的心弦终于暂时放松,有了女儿的“首战告捷”,身为父母的文妈和文爸接下来会轻松不少。

马素文是全市79321名考生中的一员,文爸马健作为一名供职于郑州晚报的新闻摄影记者,与全市近8万个家有考生的家庭同步走过了近似的经历,以父亲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记录了文文近一年来生活、学习和备考方面的点点滴滴。在他看来,镜头中的文文是自己的女儿,更是全市近8万名应考孩子中的一员。

今天下午4点半,近8万名孩子将告别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考,迎来人生新篇章。但对于父母而言未必就能真正轻松…… 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 图/文

如今都说,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才会找到好的工作,而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就等于一条腿迈入好的大学。

由于小学和初中以划片入学为主,中考就成了孩子面临的第一次人生大考。几万名学生同台竞争,分数仍然是进入好高中的基本标准。

女儿文文心态平和,但作为家长,还是要面对着心理层面的煎熬。每次看着她半夜12点仍然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每次看着她抱回一摞又一摞再也做不完的试卷,每次看着她强迫自己从床上爬起来,背上书包去上并不太想上的补习班时,我不止一次劝她,如果受不了可以有所放弃,但她总是抿嘴一笑,将酸楚咽入肚中。

我知道,她的内心是坚强的,她时刻准备着在这场战役中成为一名胜利者。

应试教育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虽然知道前面的道路太多泥泞,但又不得不一步一步前行,深感自己内心关于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呐喊是那么无力。

文文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她的生活和全国千千万万初三学生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差别。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从她即将迎来初三生活的那一刻起,决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希望让自己的相机记录下孩子最美花季的这一段“另类”生活,在无力改变教育现状的情况下,留存下这个时代关于应试教育的一个剪影。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0560 2014-06-26 00:00:00 四 家有考生:记者镜头下女儿首次人生大考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