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曾说:“如果能把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组合起来,就是完美的教育组合。”纯粹以成绩论,这样的说法,貌似有理。但细究之下便会发现,这种论调不堪一驳。 就基础教育而言,其一方面忽视了传统的中国基础教育,对青少年创新、创造能力扼杀等诸多无法绕行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漠视了美国基础教育中奉行的多样化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之于培育青少年创新能力、利于其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等,诸多成功经验与优秀做法。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生活本身是这样,具体到教育层面,也是如此。 比如眼下正是高考放榜季,在高考状元“捷报频传”的同时,“合肥一高考生放榜后跳楼身亡”等消息,一再刺痛我们的双眼。痛定思痛的思考还是,如果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终身”,真正能“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不仅能使一些考生不会因为高考临场发挥不佳而惨遭滑铁卢,借此能被改变的将是更多高考考生的前途与命运。 高考录取机制需要“摈弃单一,拥抱多元”,基础教育的全过程,更该如此。因为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对每一位为人父母者而言,他们固然愿意狠下心来,让自己的孩子历经像“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那样的熔炉冶炼,顺利走入理想大学,但他们更期望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能够避免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成为快乐健康、张扬个性,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施展才华的独特个体。 为了这样的理想,为了下一代孩子,我们当不吝付出更多努力。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