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桑巴风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谢谢你埃雷拉
1/3700000
“大热”不死必有先手
p54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空气湿热有多可怕?
“大热”不死必有先手

“这里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地狱季。”用这句话来形容巴西东北部城市福塔莱萨的天气并不为过,而荷兰队就是在福塔莱萨39摄氏度的“热火地狱”里,惊险地逃出了墨西哥人布下的天罗地网,成为极少数能在湿热环境中完成逆转的欧洲球队。开赛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说巴西的炎热天气困扰了世界杯。从人体健康角度来说,过高的温度和湿度到底会对比赛有多大影响?球队是否有可能反而把炎热当作一种武器科学地利用起来?国外科研学者和足球专业人士给出了一些说法。

运动医学

在湿热环境下运动会导致脱水和缺氧,令球员发生抽筋的风险也更高,很多球员都在赛后反映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运动训练研究所负责人道格·卡萨看来,湿比热更难对付,因为它可能会造成更多伤病。“空气中湿度过高,意味着大气压比较低,球员的心肺功能不得不承担更高负荷运转,这样即便赛后也不容易进行有氧恢复。而连续多天的作战更加重了肌肉机能的消耗,比赛时会影响到动作规范性,轻则抽筋,重则扭伤,”卡萨说,“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对付湿方面应该比对付热更要紧。”

空气湿度过大会带来伤病,而过热则有致命的危险。新英格兰州骨骼研究所运动康复中心的研究员托马斯·特洛伊指出:“运动时人体本身就会产生热量,如果外界气温同样过高,你身体的热量便无法散发出去,如果体温因此持续提升,等到40摄氏度时,体内的蛋白质便开始衰坏,严重者会因此丧命。”

有什么策略更节能?

“摆大巴”不如“变速启动”

“在这里和在欧洲比赛是完全两种不同类型的足球。”刚在世界杯上打完首场比赛,德国主教练勒夫就作出以上结论。确实,如果你每隔三天就要在30多摄氏度的温度和70%的湿度下踢满90分钟,再加上一些在中转路途上的消耗,如何帮助球员节约体能就成了主教练需要考虑的大事。而要采用“节能型”打法,也就意味着必须舍弃近来风行欧洲的高压防守式打法(◇“◇允巴”战术),取而代之的是把握好“变速启动”时机。

“这里的天气使高压防守打法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曾供职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技术委员会的德国足球名宿奥希耶克表示,“没有哪支队能在这种环境下整场比赛保持绝对专注,他们必须学会节能,随时变动自己的步调。”事实上,国际足联专门有个技术小组在研究高温天气下比赛的学问,利物浦前主教练杰拉德·霍利尔就是小组成员之一,他观察到很多进球来自比赛末段:“我想这说明高温并不意味着球队到后期就必须放缓节奏了,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启动。”

如何利用湿热天气?

后卫头脑易发热,前锋多冲冲

截至昨日,本届世界杯总进球数已达145个,追平了4年前南非世界杯上的总进球数。考虑到现在才是16强淘汰赛阶段,这届世界杯很有希望打破1998年法国世界杯保持的171个最多总进球纪录。

进球多和天气热有关系吗?英国足球医学专家、国际足联医学研究中心的迈克尔·戴维森认为有关,因为天热让后防线变得更脆弱。“足球运动当然会受到湿热条件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根据球员踢的位置不同也会发生变化,它具体反映在每个人的体能、体液状态以及‘热压’水平上。”戴维森说,“湿热会迅速消耗球员体内的糖元,带走肌肉内的能量,特别对于后卫来说,很容易因此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在正确的时机做出合适判断,所以后卫犯错概率提高了,对手也就更容易在禁区觅得良机,打入更多进球了。”

所以戴维森医生认为,在换人方面不妨大胆地在比赛后期更多换上锋线球员:“既然双方后卫头脑发热的概率都提高了,那也就意味着锋线得分的可能性增大了,所以不如反守为攻,给对手更大压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2147 2014-07-01 00:00:00 二 “大热”不死必有先手KeywordPh空气湿热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