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说书人
又见炊烟
诗的杀伤力
0703bnh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说书人

□杨杰

我小时候是没有电视的,连收音机都很少有,生产队有一台,放在队长家里,社员集体干活时,队长常常背出来,挂到树杈上让大伙听一听。乡里电影队月儿四十到村里演一场电影,难得饱一回眼福。五老奶常把电影片子说成“电影骗子”,把收音机说成“洋话匣子”。在我的记忆中,乡村文化生活是非常贫乏的,听说书算得上是乡亲们的“文化大餐”。

说书的事一般安排在暑冬的农闲季节。夏天暑热难耐,没电扇没空调,蚊蝇乱咬,屋里待不住,便出来乘凉听故事。冬天天黑得早,黑灯瞎火没事干,围在一起抱团取暖图个穷乐子,这大概是安排在这个时候说书的原因。

说书人一般是两人,一个人连说带唱是主角,另一个人专门拉三弦,这是下手。道具很简单,一把三弦、一副简板、一只牛皮小鼓另加一个惊堂木。当街放上一张桌子,桌上放一盏马灯、一瓶开水这就够了。

说书之前,说书人先来一段敲击乐,简板子打得叭叭响,小鼓敲得咚咚叫,这种打击乐在寂静的乡村传得特别远,看听众围得差不多了,乐响戛然而止。说书人开场常常这一句话:人也吃饱,猪羊喂了了,今天也该开讲了。然后惊堂木叭地一拍,讲道:说书不说书,先来段毛主席语录。这是正式开讲前说一小段的“书帽”。

“书帽”过后,说书人来句: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便接着去解昨天留下的小“包袱”,用他们的行话是解“扣子”。说书人都是留“扣子”的高手,今天“扣子”悬念留得好,明天听客就不会少。比如说到:两个人正在茶楼密谋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一人噔噔噔地小跑上楼,直奔密室。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这个扣子就像给你穿牛鼻绳,不怕明天你不来。第二天抖开“包袱”,此人是谁?原是茶房的小二去添水去了。听到这会使下面听众发出一阵笑声,说声今天又上当了!

对我影响最大的说书人是个瞎子,大名不知道叫啥,爷们都喊他“瞎朵”,大概是眼睛瞎耳朵灵的意思。別的说书人最少是两个人以上,瞎朵可不是,一个人把所有的活全干完了。右脚蹬大简板,左脚蹬牛皮鼓,右手拉三弦兼打小简板,左手上下在弦上飞。与他的这绝活相比,现在玖月奇迹只能算个小儿科。

瞎朵可真是个说书高手,他说:“我说书可以九九八十一天不重样。我不会走时就记事啦,只要我听过的段子,过耳不忘!”爷们说他眼不瞎不行,眼不瞎他成精了!瞎朵说书充满激情,声音管传一里开外,他说起关羽,也是一只手捋着胡须,其实嘴唇上啥也没有;说起张飞发狂,也是伸着脖子瞪着眼,实际上是个瞪眼瞎。想问题时,偏个脑袋,两个眼珠子一翻一翻的。他连说带唱,根据情节唱不同的剧种。一会儿是京剧、一会儿豫剧、一会儿陕西秦腔,南腔北调混合着用,但他用得恰到好处,和人物性格结合得天衣无缝。他说一段子,唱一段子,唱的基本上是说的内容,我猜想他是唱的过程中想着下一段要说的内容。

瞎朵说话非常诙谐,他说他说书非常好,在集会上唱一会儿,起身去收钱,一会儿弄了几十块。那时几十块可是一个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正当人们啧啧羡慕时,他来句:几十块西瓜皮!真是可笑死人了。瞎朵说书用的大都是土话,非常形象,也听得懂,百姓喜闻乐见。说到一个人好吃,他不说馋鬼,说这个人张着一张大嘴,手托着下巴颏儿,布袋肚子蛤蟆腰,吃将起来。比喻看热闹的人多,他不说人山人海,而是说人挤得就像八百兔子压摞摞,成了豁子山了!这时候专治罗锅腰,弯着进去,直着出来!讽刺当官的笨蛋摆阔气,说道:“小官坐小车,大官坐大车。当兵坐个两头尖,总司令坐个十轮卡!”让村民听得过瘾。

瞎朵说书就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听了上瘾,白天干活晚上听说书,有的人眼都熬烂了,用三爷的话讲:越听越是大瞎话,越是大瞎话越想听。

现在社会进步了,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人们生活越来越娇惯了,说书这个行业慢慢也消失了,这种传统的艺术失传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当人们致这样那样失去东西时,我真是怀念那乡间听说书的生活,怀念那个给乡亲带来快乐的瞎朵,但愿那久违的咚咚的鼓声,永远飘荡在月亮下寂静的乡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2784 2014-07-03 00:00:00 四 说书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