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帮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马老汉寻子路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马老汉寻子路
铁路涵洞留下了他的足迹
儿子一直没有消息,老汉愁眉不展
这双脚在郑州走了好多天
逢人就问见没见过他的儿子
一位女士给了老汉100元钱
废弃的窑洞老汉也没有放过
他的儿子叫马保龙,上穿蓝色红领工作服,后背有“运通中空厂”字样,下穿牛仔裤,4月18日在汽车新东站走失。联系电话:13733183837 18437838343

两个月前,28岁的马保龙(智障)从杞县到郑州打工,再也没有音信。

70岁的马兵章老人到郑州寻子,一直到现在。

6月30日,本报以“街头苦寻智障儿,几乎沦为乞丐”为题报道了这件事,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转发。

昨天,马老汉得到一个消息,有人在西三环一个菜市场见到一个年轻人,身高衣着长相很像。马老汉说,他会一直在那里守候。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实习生 赵龙翱 文/图

早晨,他从立交桥下“起床”了

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在建设路西三环立交桥下,马兵章老人“起床”了。老汉把铺在地上的一条毯子收起来,连同一张烂了边的草席裹在一起,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又开始了一天的寻儿路。

“昨天在南边找了一天,晚上11点多来到了这里,累得实在不行了,在这里过了一夜。” 马老汉听说郑州郊区有很多工厂,里面都是农村来打工的,所以打算去找找看。

马老汉的自行车是1个月前在二手市场买的,花了50元钱。车轮有些歪,不太好骑。车前篓里塞了十几个饮料瓶。以前他没捡过瓶子,但现在,捡瓶子成了习惯。“两天下来,可以卖三块五块的”。

中午,他的午饭,两个剩馒头

寻子路上,马老汉遇到好多热心人。

一家理发店老板免费给他理了发,几名路人塞给他一些钱,有5元、10元,最多的给了100元。

“我能在这待这么长时间,光靠捡瓶子根本不行,这世上真是好心人多。”老汉说。

中午12点,西三环一座人行天桥下,马老汉吃了午饭——前天中午吃剩下的两个馒头。

回忆起2个月前,自己为数不多的“放手”,老汉后悔不已。“我知道儿子脑子不清楚,家里只有他和我们老两口,他知道自己要挣钱养家,才坚持要出来。最后没拗过他,想着他也大了,要知道他会走丢,我死也不让他出来。”老汉说着说前,抹了一把眼角。“4月18日,儿子坐车来后,人丢了”。

夜晚,睡在立交桥下

“这两个多月我哪都走遍了,晚上躺在桥下睡觉,一闭眼满脑子都是儿子,睡不着,车一过吓一跳。”马老汉说。

他多次到附近几个陇海铁路涵洞里寻找,还到附近废窑洞里找过。

在西三环一个菜市场,一名姓魏的摊主告诉老汉,有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每天从菜市场路过,穿红领蓝制服,从不和人说话,脸上总挂着憨憨的笑容。

几个摆摊的都这样说。“找了两个多月了,这次别人说的,最像我儿子。”老汉说。老汉说,见不到那个年轻人,他会一直等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3093 2014-07-04 00:00:00 五 马老汉寻子路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