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桑巴风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热情巴西
包容好客,常有“雷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热情巴西
包容好客,常有“雷锋”
告诉FIFA,我们不瞎!
德法大战,打出反种族歧视的标语。
海滩上,各种肤色大团军。

热情巴西

包容好客,常有“雷锋”

一位在圣保罗生活了10年的华人这样评价巴西人“有热情,没感情”,意思说初次打交道的时候都非常热心周到,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他们不办事儿”。关于“感情”,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体验才能更有发言权,不过对于初来乍到的外乡人,以及绝大多数都只是匆匆而过的游客来讲,“热情”其实已经足够。巴西人的热情并不仅仅体现在火辣劲爆的桑巴舞上,普通人日常的待人接物,往往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文/图 里约热内卢报道

行动弥补沟通障碍

绝大多数的巴西人都不会说英语,这对于世界杯期间蜂拥而至的外国游客而言,确实是比较麻烦的事儿,当地组委会为此做了很大努力。每逢比赛日,在地铁口,在球场周围,都能看到举着“Can I help you ?”标牌的志愿者。

初来乍到,最麻烦的事儿就是问路。早在来巴西的第二天,从里约去圣保罗,就遇到过一位“雷锋”,这位前海军战士在弄清楚我们的意图后,从地铁里开始,一直领着我们,步行、转车,直到在长途车站帮我们买了车票,送到进站口。

前两天几位来里约看球的朋友,是带着很多“巴西不安全”的传言来到这里,也是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不过第二天他们就感觉到了“巴西人还是很靠谱的”:去马拉卡纳看德国跟法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比赛1点钟开始,考虑到有打加时赛的可能,就跟司机约好4点钟来接他们。但德国队90分钟内就取得了胜利,当他们早早来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发现司机已经在等他们了。

在巴西利亚,一次从外面回宾馆,眼看着出租车司机走的路不对,怀疑他在绕路,但语言不通,只能静观其变。后来我们才发现,他是开到了一个志愿者服务站,找会说英语的人帮助翻译以确认我们要去的地方。送到之后,还特意少收了两块钱,以表达自己“绕路”的歉意。

热情的同时,还不能不提巴西人的讲规矩。楼下的保安,每次我们出门的时候,都会热情地微笑,并伸出大拇指(这是当地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问候,而有什么需要提醒的时候,他会很礼貌地上楼按门铃,但绝不进房间,就站在门口说完、比划完转脸就走。

民族融合,亲切包容

第一次去贫民窟,看到几个孩子在一个平台上踢球,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在巴西随处可见的踢球场景,而是5个孩子,竟然是黑、白、黄三种肤色。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场景,也恰恰是巴西这个多种族、多民族人群和谐相处的社会缩影。

自从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在1500年抵达巴西后,这块古老的大陆开始有了白人的身影。19世纪初,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越来越多地来到巴西,同时,殖民者把大量的黑人从非洲贩卖而来。巴西至今也是除非洲外,黑人最多的国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废除黑奴制度的国脚。

2010年的数据显示,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在巴西街头,随时能看到各种肤色的人,而因为混血的原因,也很难确定一个人究竟应该是属于哪种肤色,有的只是“深浅之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混血的同时也是文化、风俗的碰撞和交融,在政府的努力下,种族歧视的严重程度逐渐下降。有人说,在里约,人与人之间,很可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儿而大动干戈,却没有种族间的冲突,这是事实。

民族的融合使得各方面都有了很强的包容性,在世界杯期间,球迷广场上人声鼎沸,群情振奋,而另一边,则是反对世界杯的人在示威游行,两边的人就这么相安无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3854 2014-07-08 00:00:00 二 热情巴西<BR/>包容好客,常有“雷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