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你都当领导了,咋还抓我?”
17岁南阳白血病男孩
郑州“遭遇”爱心
开塔吊的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塔吊的她
高空中隔着层铁皮,夏热冬冷
为抓牢梯子,即使寒冬也不敢戴手套
一天连轴干24小时很常见……
塔吊工冯师傅正在攀上高塔

■市井故事

高空中隔着层铁皮,夏热冬冷

为抓牢梯子,即使寒冬也不敢戴手套

一天连轴干24小时很常见……

我们的城市,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而穿梭其中,又有谁知,有一个工种,他们像蚂蚁搬山一样日日在“空中阁楼”间劳作。他们披星戴月,清晨攀上高空塔吊仓,晚上回归地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塔吊将一砖一木吊起,用汗水乃至生命筑起高楼,他们就是塔吊工。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实习生 赵龙翱 文/图

下岗后为生计

再次选择干塔吊

已经50岁的冯云萍,原是郑州市某建筑公司的一名塔吊工,1985年参加工作,1909年企业改制被原单位解聘,由于没有其他特长,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再次选择登上“高塔”。

现在的她,在西三环与陇海路附近一工地担任塔吊工。“以前单位干活,国家有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还能坚持,但后来改制后单位要延长工作时间,工友们不愿意,于是单位将塔吊工一律解聘,又另外招了一些临时工。于是,我就下岗了。”

冯师傅下岗时,她老公也下岗在家,儿子正在上学,“两个人都在家里歇,不是个办法!于是我就背着俺那口子,揣着塔吊上岗证,跑到施工工地上找活干”。

对于塔吊工的艰辛,有近30年工龄的冯师傅长叹不已。“只有干过塔吊工的人才有体会,其他人都没有发言权。”这是冯师傅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工作,冬天不敢戴手套

冯师傅跑了几家工地,大多工地嫌她是女的,都很犹豫。到第六家时,冯师傅央求工地让她试试再做决定。“就这样,我又干起了老本行。我干活肯卖力,这家单位一直用着我。有人看着塔吊工坐在驾驶楼里很安逸,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小小的塔楼只有1平方左右,身材瘦小的还可以在里面转转身,胖大一点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隔着一层铁皮,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冻得要死。”冯师傅一脸苦笑,用“高、难、险”三字形容塔吊工,一点不为过。

“不说别的,每天爬上爬下的一般人就受不了,且不说体力和胆量,就说两只手,到了冬天,连棉手套都不敢戴,怕抓不牢摔下来!更怕操作时不灵便,害了下面的工友。我们每天和工地干活的民工一样,天一亮就得干活,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坐进塔楼,这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为啥?咱手里吊着的不仅仅是建筑材料,也牵连着下面工友的性命,哪敢马虎一点?”

一天干24小时很常见

最累的就是遇到浇筑混凝土,一天连轴转,干24小时很常见,下来歇两三个小时还得继续。而最尴尬的就是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问题,“高楼建到20多层,那塔吊仓就更高,下到地面方便?那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女的,更麻烦,就说小解吧,男同志拿个瓶子就解决了。说句不好意思的话,真是憋不住了就蹲下来用塑料袋方便,然后下班时带下来。为了尽量不在干活时方便,一般干塔吊的都没喝水的习惯,不是不渴而是不敢喝。现在,我年龄一天天大了,有时爬塔吊有点力不从心了,每上一次要歇一两回,现在一家人都劝我别再干了,可家里生计需要啊,我有个打算,再干几年改在工地开施工电梯,每天能正常接触地面。”

50岁的她一口气攀了20多米

为了体验冯师傅的实际工作和空中作业的情况,昨日上午6时许,记者跟随冯师傅一起来到工地,50岁的她抓着梯子一口气向上攀了20多米。跟随冯师傅好容易攀到空中,记者双腿直打战,而她却立即开始了工作。由于她工作的空间太高、也太狭窄,记者多次想拍照,却终无法拍到一张她在吊楼里工作的照片。

冯师傅说,她儿子张彬彬今年也二十好几了,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也通过考试,拿到了塔吊操作证,如今也在从事塔吊工作。“咱老百姓,图的就是衣食无忧,干这活虽然危险辛苦一点,但工资还算可以,以前每月3000元左右,从去年开始涨到了每月四五千。人都说世上没有没本的买卖,干啥都一样。儿子很争气,干活很能吃苦。现在,只要儿子能平平安安的,我就谢天谢地了……”

线索提供 岳永溆

(稿费100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4750 2014-07-10 00:00:00 四 开塔吊的她KeywordPh高空中隔着层铁皮,夏热冬冷
为抓牢梯子,即使寒冬也不敢戴手套
一天连轴干24小时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