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登封播报 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暑“凉”方 清凉一夏
登封市妇幼保健院
医卡通正式启用
售房
注销公告
责任于心 生命为重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责任于心 生命为重
——登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纪实
登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正在运送病人

这里是生死较量的“角斗场”,几乎每天都在感受生命边缘的“惊心动魄”;这里是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随叫随到的生命线;这里有患者家属的质疑与期许,也有医护人员的隐忍与付出……这里就是登封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急救站。

登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创建于1984年,前身是急诊室,历经3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登封市医疗急救系统的中坚力量。2005年纳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成立了120急救站,技术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急诊观察床20张,医护人员3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配备有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除颤仪等先进设备60余件。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急危重症全程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月均急诊患者逾千人次,域内患者主动选择率达80%以上。“请让一让,有病人需抢救!”近日下午,一辆救护车呼啸着驶到急诊科门前,满头大汗的医护人员急速把病人抬进急救室,患者在运动中发病,迅速昏迷,急诊科立刻启动危重症抢救预案:查体、抢救、会诊……

登封播报 刘弋楚 胡建邦

通讯员 张继娟 文/图

救治理念

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科医护人员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服务宗旨,24小时待命,3分钟内出诊;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先抢救治疗后补办手续的措施,保证抢救、会诊、检查和治疗等绿色通道畅通,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2010年,某煤矿出现塌方事故,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指令后,急诊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现场救护车迅速出动,院内急救组立即准备抢救药品、设备、病房,医护人员随时做好救治准备。预检、分诊、监护、输液、清创紧张有序地进行,6位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顺利脱险。

“急救铃声一响,患者性命就进入分秒必争的倒计时,身为急救人员,对任何错误都是零容忍的。”登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建新常常这样叮嘱大家,在他的带领下,急诊科真正成了患者的再生之地。无论大山深处、偏远山区,还是刮风下雨、烈日严寒,120值岗者总是如离弦之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现场。早一分施救,患者性命就多一分希望,这是医护人员牢记于心的“圣言”。

职业操守

舍小家顾大家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对外窗口,更是生命垂危病人的希望所在。急救人员所面临的期望,所背负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护士长王红云却选择在急救岗位上深深扎根。

因为工作,她的嗓子越来越沙哑。当问及孩子,她说:“孩子在市直二中上学,虽说离医院近,但还是没时间去看孩子。”有一次她去给孩子送东西,竟忘了孩子在哪个班级,提起这些她就忍不住直掉泪。8年来,王红云身体力行地带领科室护士为病人做好服务。许多急诊病人通常是一身血一身泥,有时还有呕吐物、大小便等,但科室护士却从不嫌弃,视患者如家人,给予精心照料。

工作态度

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无论严冬酷夏,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总是坚守工作岗位,时刻忙碌着。在与死神的较量中,他们舍己救人,竭尽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急诊科的魏大夫在出诊途中曾两次遭遇车祸,短暂昏迷清醒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忍痛观察患者病情,这种敬业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一位护士深有感触地说:“看上去在急诊科似乎是找了个好的工作,风刮不到、雨淋不到,但实际工作后才发现,不仅风吹日晒、雨淋霜冻,而且又累又脏,还常常面临各种风险。”但他们很少抱怨,不管工作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疲惫,却始终坚守岗位。

急救技术是挽救生命的根本,繁忙的工作之余,医护人员从未放松学习,急救技能和急诊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省市级急救技术竞赛中先后荣获河南省成人呼吸机操作技术三等奖、郑州市成人呼吸机比赛一等奖、郑州市除颤术比赛二等奖……

在李建新主任和王红云护士长的带领下,登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时刻为登封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4835 2014-07-10 00:00:00 四 责任于心 生命为重KeywordPh——登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