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中牟播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自由街村:和谐欢快 幸福畅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团结奋进求创新 廉洁高效促发展
自由街村:和谐欢快 幸福畅想
在海南留影
自由新区
校新芬帮婆婆收拾废品
沙玉增老人在看报

自由街村总人口2532人,隶属中牟县青年路街道办事处,辖6个村民组,1个自然村。该村在上世纪60年代名为中牟县人民公社西街大队,后改为城关镇西街大队,1978年国家“管道三公司”入驻该村,又改为蔬菜大队,改革开放以后因街改名为自由街村,沿用至今。建村以来,先后荣获郑州市“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先进村”、“市级小康村”、“市级生态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卫生先进村”、“市级计划生育优秀合格村”及“民间艺术盘鼓比赛第二名”,还荣获“县级先进党支部”、“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造林绿化先进村”。

中牟播报 邢昊冉 刘客白 杨亚博 文/图

老年旅游团 走起

7月8日上午,在自由街村委,该村党支部副书记、二组组长李章喜指着墙上的“自由街村二组老年旅游团”的照片说:“每年俺组6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出去旅游,我们已经去过了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海南等许多城市。”

今年66岁的李章喜曾在村里干了20多年的村主任,现在他除了负责村中的党建工作外,还是该村二组老年人旅游团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据了解,该村二组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86人,李章喜每年都要组织人员调查走访,了解二组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其子女签订协议书,确保老人旅游时的安全。对于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外出的老人,村里还要给每人补助600元现金。他们旅游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3月份或10月份,那时天气冷暖适宜,是老人们旅游的最佳黄金期。李章喜说:“我们联系旅行社,坐大巴或飞机带领老人去往全国各大城市旅游已经有6个年头了。”

“俺每次出去玩都很开心,去年俺去海南,往返都是坐飞机,心情很激动,我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坐飞机,哈哈,这辈子值了!” 今年73岁的李景云开心地说。

生龙活虎的民间艺术队

“俺村里的艺术队在全县都是有名的,特别是舞狮,年年都是第一。” 提起村里的民间艺术队,李湘妮十分自豪。

据了解,自由街民间艺术队包括舞狮队、舞龙队、盘鼓队、旱船队、高跷队、秧歌队、花篮队等,成员大都是社区的年轻人,其中舞狮队常年代表中牟县前往郑州参加比赛,并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我们都是到该比赛表演的时候把人集合起来,训练几天就上场了,平时村民们做生意也忙,不可能会有专门的时间去专业搞训练。”自由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绍林说,“我们在这方面群众基础很好,一代人传一代人,村里人都喜欢民间文艺。”

自由街社区妇联主任赵云霞告诉记者:“听老人说,俺村的民间艺术队解放前就有了,‘文革’时期解散了几年。当时家家都困难,为了玩舞狮,村里人把粮食兑点钱买鼓皮。”今年93岁的沙玉增是自由街民间艺术队的“元老”,“俺们年轻的时候,白天干农活,到晚上才有时间玩舞狮。那时候困难没电灯,村民都是点着煤油灯看舞狮,耍开了油撒身上都没感觉。”

“民间艺术是我们的瑰宝,我们社区一定会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刘绍林说。

自由新村

自由新村小区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总面积43亩,现有居民524户。2006年,村民宅基地问题突出,村委召开会议,决定建立自由街新村小区,由于当时资金缺乏,该村根据中牟县政府相关文件指示,找来建筑公司达成协议预先垫资50万元开始建设,建设期间由村民代表、技术人员和监理公司共同监督该小区的建设工作,确保房屋质量。2008年年底,该小区两期工程完工,该村委让利于村民,鼓励村民优先集中入住,便于管理,剩余房屋对外出售,另外该村组织6名村民统管该小区物业工作。

该小区坐北朝南,整个小区通透又清爽,平整干净的路面、素净淡雅的墙面,在小区走上一圈,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小区既有着统一颜色的外墙,又有着不太一样风格的楼栋,两种感觉相互交融,间或几位乘凉交谈的老者、一群追逐嬉闹的孩童,却有着难得的和谐美感。一条8米宽的大道一路向北,道路两侧是绿化带,种植有常青树与绿草等植物;东西两侧分别矗立6栋楼,每栋楼分别有4个门洞,均为6层,另带有地下储藏室,第一层共40间房为临街商铺。小区内设有老年人活动健身器材,整体规划和改造后,又增加了花坛和停车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缓解了居民的停车难问题。该小区内安装有16个摄像监控,从不同角度监控小区“死角”,让保安省心省力的同时,更保障了小区安全。该小区周边交通方便,去新老县城行车便捷,小区附近建有荟萃路幼儿园、管道局幼儿园、建设路小学、中牟一高等学校,更加便利地解决了该小区居民子女上学问题。

自由新村更好地解决了村民居住问题,更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既加快了建设美丽村庄的巨大脚步,又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好媳妇校新芬

20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婆婆

今年42岁的校新芬是自由街社区谷堆刘村人,20多年前,婆婆衡玉梅患脑血管病,校新芬给婆婆做饭、洗衣服、打理家务等,悉心照顾婆婆, “校新芬就像俺的亲闺女一样,待我可好。”衡玉梅开心地说。

1995年,21岁的校新芬嫁到谷堆刘村。第二年,婆婆衡玉梅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脑血管病,住进了医院。“儿子只有1岁多,但是,婆婆的病更重要。”校新芬说,“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婆婆,心里很难受。”

婆婆住院期间,校新芬一直陪在婆婆身边,陪婆婆聊天,逗她高兴。婆婆吃饭时,她就把饭菜端到婆婆的床上,一口一口喂婆婆,从不怕麻烦。婆婆想方便,就把便器搬到床边,从不怕脏。

两个多月后,婆婆的病情有所好转,从医院回到了家里。校新芬每天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给婆婆做饭、洗衣服。由于她的精心照料,婆婆最初不能下床,现在可以了。

“新芬真是个好媳妇,我们社区的居民们谁提起来,都很佩服,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居民王改英说。

93岁老人每天听广播看报

长寿秘诀:一日三顿汤、多运动

几乎每一天,在自由街社区,93岁的沙玉增骑着三轮车在小巷里来回不停地穿梭。他的儿媳妇告诉记者,老人从80多岁起,一日三餐都是喝汤,从来不吃面食与米,“年纪大了,不好消化的东西不吃,之所以身体能这么好,与喝汤也有一定的关系。”

早些年,沙玉增是个铁杆烟民。90岁那年,因为一场病,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患病与抽烟有关系,老人从此戒烟。

每天早上5点多,沙玉增就起床,洗漱后,骑着三轮车到处逛。最远,他连续骑车5公里,气不喘心不慌。

沙玉增说,他骑车运动已经坚持了8年多。春夏秋冬,每天都不耽误。骑车结束后,他就回到家里,开始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或者读报。“俺的养生知识都是从广播或者报纸上学习到的。”

冬天天冷,就是在家里,沙玉增也要溜达几圈。他认为要想身体好,最主要的还是要多锻炼、心态好。“从未有啥事叫我和别人红过脸。”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4854 2014-07-10 00:00:00 四 自由街村:和谐欢快 幸福畅想KeywordPh团结奋进求创新 廉洁高效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