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石小学和郑州晚报的十年情缘
lhh47143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0年前,本报关注的大学生徐本禹因支教而感动中国
10年后,黔西南乌蒙山深处的大石小学再次受到瞩目
大石小学和郑州晚报的十年情缘
本报独家责任2005年的报道

10年前,本报关注的大学生徐本禹因支教而感动中国

10年后,黔西南乌蒙山深处的大石小学再次受到瞩目

核心提示

6月下旬,本报编辑王梓接到一个来自贵州山区的电话:贵州黔西北地区的大石小学校长王成范邀请他参加学校10周年庆典。贵州和郑州,远隔数千公里,一所偏远山区小学和郑州晚报之间有着怎样的情缘?故事还得从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和另一位支教老师李华芬讲起。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文/图

贵州报道

1

李华芬:“我要去支教,因为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社会给的”

电影《杜鹃花开》讲述了一位普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得知身患白血病,放弃治疗只身前往深山小学支教,实现自己短暂的人生价值,将生命中无比的热量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学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李华芬,河南淅川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2004年,当徐本禹放弃攻读研究生远赴大山支教的故事在网上流传之时,李华芬正就读于河南财经学院大二。

草木结构风雨飘摇的校舍中,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神感动了李华芬,当年9月,李华芬在学校发起了《他(她)的眼神》的倡议: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旧报纸做起,关注那些没钱上学的儿童。虽然只是轻轻地一挥手,但是实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

李华芬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捡塑料瓶、卖废旧纸张,筹集了357.3元,寄给了远在贵州的徐本禹,资助了两名贫困儿童重返校园。

2005年1月,李华芬突感疼痛,后被诊断为白血病,大石小学的学生们捐款1000多元,帮助李华芬治病。5月,徐本禹在北京义卖了自己的手机和相机,将所得的25000元捐赠给了李华芬。

郑州晚报当时以“穷帮穷”的故事报道了李华芬和大石小学学生们的故事,引起社会关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李华芬住院接受治疗。

“如果我有一年的时间,我要去支教,因为我的第二次生命是社会给的。”2006年,出院后,李华芬拖着虚弱的身体,怀揣徐本禹和社会各界的捐款3万元,只身前往贵州省大方县大石小学。

李华芬说,3万元对于一个白血病人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在贫困山区,那却是200多个孩子一年的学费。那时,她决定放弃治疗,把更多的希望留给素不相识的孩子们。

2007年,李华芬结束了支教生活后,她依然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做着对贵州山区贫困孩子的助学工作。她和“华芬志愿者”累计筹资20万余元,资助贵州、河南两省18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

2

郑州晚报输送“郑能量”到贵州

孩子们的眼神感动了李华芬,李华芬感动了中国。

作为河南省会影响力巨大的纸媒,郑州晚报连续跟踪报道,在郑州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晚报开通的爱心热线一天到晚电话不断,充满“郑能量”的郑州市民为大石小学的孩子们捐助了大量的衣物和学习用品。

2005年10月31日,郑州晚报记者王梓和邢进乘坐火车抵达贵阳,随车托运的还有300件郑州市民为大石小学孩子们捐赠的物品。当晚,带着“爱心礼物”的刑进和王梓抵达大方县,简单休息了一晚后,于11月1日到达大石小学。

王梓回忆说,当时大石村和外界还只是一条杂草没过膝盖的羊肠小道,进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骡子或者马。

“虽然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这余下来的11公里山路还是让我们吃足了苦头。这条小路依山势修建,以碎石铺就,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行。纵然司机车技超群,11公里的山路,我们还是耗时45分钟,这在路况良好的平原地区简直是不可想象。45分钟内,我们忍受了更加剧烈的颠簸,五脏六腑都抖作一团,只得紧紧咬住牙关,死死拉住把手,苦熬硬忍。”

“拆开我们不远千里从郑州带来的包裹,孩子们领到了绿城好心人的馈赠。几个爱漂亮的女孩子将衣服在身上比比画画,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校长王成范依旧清晰地记得郑州晚报的爱心物品进校园的那一幕,“感谢郑州晚报,感谢郑州市民,是他们的关注让我们这些孩子感受到了温暖。”

受郑州晚报系列报道的感动,不断有市民要求,委托晚报记者选出贫困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结对资助。晚报的记者、编辑也纷纷以结对的方式资助了一些山区孩子。

“感谢爱心人士的帮助,让我有了走出大山上大学的机会。”受资助学生王东说,她2007年从大石小学毕业,今年高考成绩546分,报考了贵州民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

不完全统计,10年以来,大石小学百余名孩子走进了初中、升入了高中、踏入职校,20多名从大石小学毕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

3

“华芬基金”累计资助100余名贵州贫困学生

2007年,李华芬结束支教,返回郑州。3年后,郑州市花园路国基路交叉口附近,一所并不起眼的婚纱摄影工作室——李华芬摄影工作室面世。

在河南财经学院上学时,李华芬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缘何做起了婚纱摄影?“说起来也是个偶然”,李华芬说,有次,中央电视台在重庆举办活动,邀请她参加,期间,认识了一个做婚纱的爱心人士,对方问李华芬“现在做什么工作”,李华芬坦言说,“没有工作”。

“她就资助了我一些婚纱,让我进行经营。”李华芬说,由于没有经验,就在婚纱摄影店打工学习,2010年创办了自己的婚纱摄影工作室。

在这条喧闹的路上,李华芬的工作室和其他店面并没有什么两样,并没有人知道李华芬就是那个在贵州支教的李华芬,更鲜有人知道这个李华芬就是电影《杜鹃花开》的原型。

曾有人建议李华芬,“你应该用你名人的身份做些推广宣传!”李华芬笑了笑,拒绝了,这个实在的河南姑娘说,“做公益就要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应该以此为自己谋利,进行自我的宣传炒作。”

现在,李华芬经过多次治疗,病情大为好转,生活、工作基本不受影响——她现在已是7个月身孕的准妈妈,以她名字命名的“华芬基金”依旧在正常运行。她说,“等以后婚纱摄影做得有些起色,还将继续参与其他的公益活动。”

唐海洋,华中农业大学第九棒研究生支教团团员,负责华芬基金的发放管理,在她的记录名单中,受资助的孩子们分布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阶段,累计已有1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因为有些学生不上学和有些受资助孩子因故去世等原因,现在基金还剩余7000多元。”唐海洋说,正在重新核实名单,将和资助人沟通后,转向资助其他困难学生。

4

徐本禹:“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大石小学因徐本禹支教被大家所熟知,10年庆典当天,徐本禹临时有事未能参加。电话中,徐本禹告诉记者,10年来,已经20多次回到第二故乡贵州山区,看望那里的学生和老师,今年1月份,他还回到第一个支教的地方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

2005年9月,徐本禹结束贵州支教后,返回华中农业大学继续硕士研究生学业。现在他是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省学联副秘书长。中共十七大代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名誉校长。

“10年了,我自己也从支教老师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但跟贵州的这些孩子一直有联系。”徐本禹说,现在有5名来自贵州的学生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其中,王敏和雷来福就是他当时支教时班上的学生。

去年,家境贫寒的雷来福前往武汉读书,徐本禹帮他在武汉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兼职,让他“学会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那个暑假,雷来福挣了近2000元。

受到徐本禹的影响,他的5名贵州学生,假期都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周末的时候,他们也会到徐本禹家聚餐,一起畅谈理想憧憬人生。徐本禹也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给他们改善伙食,让这些远离家乡的贵州孩子感受“家里的温暖”。

现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禹志愿者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已从最初的两个人增至现在的9个人,分别在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大石希望小学和本禹希望小学(箐山小学)支教。他们也准备扩大支教的范围,将向其他贫困的山区小学派驻支教志愿者。

“希望志愿者能够继续传递爱心,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徐本禹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5323 2014-07-11 00:00:00 五 大石小学和郑州晚报的十年情缘KeywordPh10年前,本报关注的大学生徐本禹因支教而感动中国
10年后,黔西南乌蒙山深处的大石小学再次受到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