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桑巴风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贫困巴西
帮贫扶困,巴西政府“压力山大”
0711ydfx
和阅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贫困巴西
帮贫扶困,巴西政府“压力山大”
5
绿树掩映下的高档住宅更凸显出巴西巨大的贫富差距
杂乱无章的建筑,远处则是现代化的建筑
贫民窟的孩子在踢足球
破败的房屋,但从外面晾晒的衣服可以看出这一家人丁兴旺
铁门紧闭的高档住宅
马拉卡纳球场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贫民窟
在里约,很多这样露宿街头的人
巴西也有“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
一路向西

贫困巴西

帮贫扶困,巴西政府“压力山大”

贫民窟一定不是巴西之独有,但一定是巴西的一大特色,行走在城市街头,不经意间就会有连排成片的老旧低矮的房屋映入人的眼帘。在已然成为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的同时,巴西政府也必须面对巨大的贫富差距,数量巨大的贫困人口,也在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文/图 里约热内卢报道

晚报特派记者郭韬略全媒体资料

微博:郭韬略

http://weibo.com/u/1660208157

微信:guotaolue001

1

满目疮痍贫民窟

在巴西8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东南部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从圣保罗到里约,两个特大城市之间形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商业地带,两亿人口中的23%就居住在这里。

行驶在从圣保罗到里约的4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上,有着大片的森林和草地,不时能看到奶牛、山羊等家畜在悠闲地吃草。然而就在这怡人的田园风光当中,还不断能看到这样的景观:低矮、破旧、杂乱无章的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形成大小不一的贫民窟,越邻近城市,就越密集。

巴西地广人稀,所以就有了这样一项政策:在无主的空地居住久了,所占据的土地就归居住者所有。于是,在大城市不断扩张、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买不起房子的居民也就“很自觉”地向郊外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个贫民窟。在里约,大大小小的贫民窟有上千处,多则几千人,少则几百人。这些贫民窟大多依山而建,有的还面朝大海,自然风光可算得上秀美,但是外面看,确实是杂乱不堪,满目疮痍。

贫民窟里不仅有当地居民,也是外来人口、非法移民的栖身之所,人口素质的低下也造就了犯罪率居高不下。地形复杂、管理混乱,这令很多贫民窟成为当地黑帮、贩毒集团控制的地区,滋生着罪恶和黑暗,成为巴西社会的毒瘤。

2

赤贫流民随处见

近年来,巴西政府也在加大对贫民窟的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改善当地人的居住条件。在政府的努力下,一部分“觉悟高”的人搬进了楼房。在我们曾经去过的“巴比伦社区”,在入口处就有几座六七层高的楼房,一家一个单元,政府无偿分配,每个单元30多平方米的样子,虽然小,但倒也是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齐备。在楼后面,有几个巨大的蓝色储水罐,每个的容量高达5000立方,里约丰沛的雨水资源就这么被利用起来。当然,所存的水主要用于洗洗涮涮,而不能饮用。这也是贫民窟内各家各户通用的方式 。

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居住在“老屋”里,这些房子也是各种类型都有:砖瓦房、泥坯房、铁皮屋……统一给人的感受就是破旧不堪。里约处于热带,即便是这个季节(冬天),也少不了受到蚊虫叮咬,在记者们去采访的那天,清凉油和风油精就成了最紧俏的物资,到了夏天,那种居住的感觉就更可想而知。在那个居住了上千户人家的贫民窟里,记者仅仅见到了一家安装有空调。

而相对于贫民窟的居民还算是“居有定所”,更多赤贫的流民更是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的一景。不管是沙滩上,还是街头路边,抑或是街心公园,经常能看到满身污垢、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一个破手提袋,一条破毯子,是他们的“标配”,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赤脚大仙”。还有的人形容枯槁,一看就是吸毒的瘾君子。白天就那么百无聊赖地坐在角落里晒太阳,到了晚上,则是毯子一铺开,倒头就睡。倒是不见这些人主动乞讨,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成了个谜。

3

帮贫扶困政府忙

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扶贫”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巴西政府还有专门的机构: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部。

世界杯期间,巴西政府也公布了自己的扶贫成果。“全世界都在关注巴西,不仅仅因为世界杯,也因为我们扶贫计划的成功。”该国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部部长若昂·萨尔达尼亚表示,“自从2002年世界杯之后,在12年间,我们已经帮助3600万巴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 所谓的“极端贫困”的标准是:人均月收入在77巴西雷亚尔(约230元人民币)以下的人口,这部分人口在2011年时为1650万人,占巴西总人口的8.5%。

自2003年起,巴西启动一项家庭补助金计划,该方案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针对月收入低于77雷亚尔的人,每月政府直接用现金支付,平均每人可获得167雷亚尔的资助。每年有14万个家庭约50万人从中受益,而所获资金必须用在孩子教育、医疗、购买食品等方面。启动这个计划时,很多人担心,这样会鼓励妇女多生孩子、乱花钱,因此而不积极工作。“现在看这是三个误区,计划实施之后,巴西妇女的生育率从2000年的每人平均2.4个孩子降到了2013年的1.77个;追踪调查表明,资金主要用在话费、食品、服装和医药项目上;数据显示,70%的成年的计划受益者也都在积极工作。”萨尔达尼亚说。

尽管贫困人口仍大量存在,但巴西政府对于消除贫困充满信心,他们将在三年后推出巴西没有极端贫困计划。

教育脱贫

我是事后才知道的,前一段时间跟着向导法比奥去贫民窟参观其实是一次有偿服务,团长老金为此支付了每人30巴西雷亚尔的费用,按那天以及后来又去的人数计算,法比奥这次收入大约有1500雷亚尔,这对于平时以开摩的为生的他来讲,绝对算是一笔“巨额收入”。

后来我问老金,法比奥得到这笔钱的反应和打算是啥。原本以为会是“换个手机”或者是“给家里添个大件儿”之类。没想到老金的回答竟然是:“他能有啥计划?他就是接下来至少两个月不用干活了,不信你就每天下午去沙滩上找,他一准儿在。”临了,老金又加一句:“这就是巴西人。”

之前也有当地华人给我们介绍情况:“巴西这么乱,为什么我们还在这儿,因为有机会,当地人懒,所以你只要勤快肯干,想挣钱很容易,一年两年混个百万富翁不算稀罕。” 两相结合,就又进一步印证了对巴西人的印象:热情、散漫、悠闲。

巴西政府之前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巴西人是全世界最乐观的人;这也和美国一家大学的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相契合:里约热内卢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

巴西人这么乐观,里约人这么幸福,显然不是因为心灵鸡汤喝多了,但作为一个外人观察,也确实找不到能让自己信服的理由。想来这还是和“天性”有关,和各自的价值观有关。

也许,在他们看来,虽然住的很差,吃饭也不能保证一天三顿管饱,但他们随时都能到“世界最著名的海滩”上晒太阳、散步、踢球;他们不用看老板脸色不用忍气吞声更不用为单位复杂的人事关系而苦恼,这自然幸福。平心而论,贫民窟固然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差,当地人也都心态平和,但是如果把这样的生活安放在自己身上,去过的人当中绝对没有一个人愿意。

我一直以为,所谓“安贫乐道”,其实还是建立在相对充裕的物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不太相信一个人如果月收入只有77雷亚尔,在餐馆吃两顿饭都不富裕的情况下,真的还会做到“乐道”。

而是否安于贫穷,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于政府而言,如果面对大量的贫困人口坐视不管则就是一种罪过。世界杯历来也是一个国家展示形象的舞台,所以才有巴西各个政府部门不厌其烦往记者信箱里传各种各样的材料。对于巴西政府的扶贫,真正打动我的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条件现金支付计划”,而是该国社会发展和消除饥饿部部长若昂·萨尔达尼亚的一句话:“教育是改造人们生活的最大动力之一。”为此,巴西还在实施一个“更多教育计划”。这位部长认为:“让更多的青少年出现在课堂上,是巴西在10年后变成‘另一个国家’的保证。”

呵呵,知识改变命运,谁都懂。 郭韬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5342 2014-07-11 00:00:00 五 贫困巴西<BR/>帮贫扶困,巴西政府“压力山大”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