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八旬老人捡废品
6年捐款8万元
2014年第24期
康桥社区志愿者:“奉献并快乐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旬老人捡废品
6年捐款8万元
爱心老人胡新有正在阅读杂志

八旬老人捡废品

6年捐款8万元

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用一颗善良的心、一双勤劳的手,10多年风雨无阻捡拾废品,6年捐款达8万多元。这位老人叫胡新有,出生于郑州市金水区的他今年已83岁。

昨天下午,记者同郑州慈善总会周周行工作小组一行人来到了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特殊群体安置点,见到了在这里生活的胡新有老人。

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王治 文/图

坚强 老人自力更生,不拖累儿女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婚不久的胡新有毅然选择了参军,在部队中他担任后勤方面的工作,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但老人觉得这段经历仍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

“别看我83岁了,可我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特别好。”胡新有老人面色红润,声音铿锵有力,他说这是当兵的经历和现在注意养生的功劳。

1991年老伴去世后,他的儿女们都想把他接到自己家生活。

“我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现在有手有脚,身体又挺好,自己能养活自己。”他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负担。

现在,他坚持一个人生活,平时除了雷打不动的“第二职业”——捡废品外,他就会看书、听广播等。

爱心 捡废品,6年助人无数

胡新有说,他和捐助结缘,是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医院里认识了一位叫王琴的60岁老人。

“她得的是胃癌,家境非常不好,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就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她,让她有难处就给我打电话。”胡新有说。

之后,胡新有真的接到王琴的求助电话,他二话不说给王琴汇去了1000元,后来还陆续给她寄过几次钱,有时还会买些营养品给她送去,甚至为帮助她还预支了自己的退休工资。当年就资助王琴9000多元。

“从2008年到现在,我每年都会给她寄去1万元,谁家没有难处呢?”胡新有说。

“到2013年,我已经救助王琴54216元,救助李自强7160元,救助学生陈小红3500元让她完成了学业,汶川、玉树地震各100元……”老人拿出自己的“爱心账簿”用心地念着。

感动 继续捐款,帮助更多的人

老人的收入,除了微薄的退休金,大多来自捡废品所得,除去日常开销,余下的钱都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郑州慈善总会给我发的捐赠证书,把钱捐给慈善总会能帮助更多人。”老人拿出一个小红本认真地说。

“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光给个人捐款也改变不了他们的贫困,还不如让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老人说他会继续捐款,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这样心里就会特别踏实和开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5381 2014-07-11 00:00:00 五 八旬老人捡废品<BR/>6年捐款8万元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