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天预防和治疗冬天易患、易发疾病的医疗行为,是中医学上一种有效的“治未病”方法。其最常用的是“三伏天灸”法,即在三伏天运用外敷膏药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通过经络作用,达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目的。 近20类病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三伏贴,是中医的传统特色疗法。为何冬病要选择夏治呢?据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韦东军医师讲:“因为夏季阳气旺盛,人体气血流通好,有助于药物吸收,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增强免疫力。”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易加重疾病的效果。 该疗法能够治疗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过敏性鼻炎、体虚怕冷等疾病。在诸多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种类最多,约占50%,“冬病夏治”临床效果尤为明显。 明显增强患者抗病能力 韦东军医师还特别强调,由于“冬病夏治”是将具有辛温发散、温通阳气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儿童贴一般为1~3小时,成人贴2~4小时。根据个人耐受程度不同,常会有麻、热、痒等感觉,贴敷的部位会发红、部分还会有起泡等现象,属正常反应。为了确保疗效,贴敷完成后,要在医院多待一会儿,避免出汗多时敷贴不牢。贴完药膏也不要立即对着空调或是电扇猛吹,因为机体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建议最好待在阴凉的地方。去贴后也不要立即洗澡,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溃烂或发痒,最好第二天以后再洗。为了保证疗效,而又避免引发感染,若敷药处有皮肤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 另外,三伏贴也不是人人都能贴的,当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时,不易贴敷;有发热、流涕、咳嗽等急性期症状患者,也不易贴敷。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应多饮水。 荥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开展三伏贴冬病夏治以来,经过认真观察统计,发现疗效非常好,很多患者的抵抗力明显增强,再也不用三天两头到医院,跑着治疗感冒、发烧、气管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了。部分以前在该院贴敷过的外地患者,在每年三伏天的时候,还会赶回来进行贴敷。 咨询电话:64651657 荥阳市 妇幼保健院专栏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