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变电检修班班长王铁牛:
一丝不苟当好“设备医生”
“清风中原”廉政文化系列演出昨启幕
动动手指做公益 “爱益行”来帮你
文梅英:倾力为患者搭建生命之桥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采访白血病人受触动,记者辞职做了骨髓库志愿者
文梅英:倾力为患者搭建生命之桥

因采访与白血病人接触并受触动,文梅英辞去了记者工作,开始做骨髓库志愿者。为第一时间给更多患者提供“生命种子”,最大限度地拯救患者的生命,她充当起捐献者和患者之间的生命桥梁。

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细心 对捐献者了如指掌

初见文梅英,是在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的办公楼外面,当时她正提着一个饭盒匆匆忙忙从医院赶来,“明天有个志愿者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张书环主任熬了鸡汤,我一早给他送过去了”。

当记者表明采访意图,想寻找一些典型报道时,她说“好呀,我们这里处处都是典型”。“一个开封的志愿者,为了不耽误采血入库,提前来到郑州在火车站候了一夜。”“一个志愿者因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找到了心爱的人,小日子过得可美了。”“这个志愿者不仅为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平时生活也很有爱心,对公婆非常孝顺”……文梅英对第一个甚至后来的每一个捐献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初衷 采访时受触动,辞职做了志愿者

在成为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的志愿者之前,文梅英是省内一家媒体的记者。

2002年,她要写一篇关于白血病的报道,采访对象大多是正处于花季的少年和童真未泯的儿童。很多次,文梅英是流着眼泪进行采访的,“看着孩子们渴望生命的眼神,心都碎了,我觉得我必须做点什么去帮助他们”。

医生告诉文梅英,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治疗白血病的唯一方法,省红十字会也正在筹建骨髓库。文梅英立即赶到省红十字会了解情况。当负责筹建工作的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书环告诉她,骨髓库人手缺乏、经费紧张时,文梅英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学医的,又懂得宣传,我可以帮助你们!”

就这样,文梅英辞去报社工作,当了志愿者。

执著 随身背包带材料,随时随地宣传

文梅英虽然是一名临时帮忙人员,但她投入了所有的精力。

2003年,南阳一位患者在河南省分库找到7位初配成功的捐献者,但经过一系列检查,没有一人可以给他捐献。患者70多岁的老父亲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分库恳求:“再查查吧,兴许有希望。”

患者父亲对儿子生命的渴求,让文梅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这个时候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的行列,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于是,文梅英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进行宣传,每天随身携带宣传材料,坐公交车时给乘客宣传,理发和购物时也宣传,并多次深入高校为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遇挫 曾被骂“吸血鬼”

在建库之初,很多公众不了解,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敲骨抽髓”。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为了素不相识的患者,还得忍受近20次的扎针疼痛,这不是每一个志愿者家属都能接受的。

2003年3月,一位志愿者和一名两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当文梅英找到他动员捐献时,却遭到志愿者妻子的破口大骂:“你是吸血鬼,不顾我老公的死活,看见你就烦,今后别让我再见到你……”

收获 首次劝捐成功 激动得没睡好

正当河南省分库工作处于低谷的时候,河南省肿瘤医院两位患者分别与志愿捐献者——新郑刘新伟、焦作宋东方配型成功。

文梅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起了电话动员他们捐献。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刘新伟,“没想到出奇地顺利,他非常乐意帮助患者,并答应第二天就来做高分辨和全面体检”。

然后她又与宋东方取得联系,宋东方的第一反应是“我中500万大奖了,我捐,什么时候去?”

两位捐献者的果断决定,令文梅英很兴奋,“激动得晚上都没睡好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5660 2014-07-12 00:00:00 六 文梅英:倾力为患者搭建生命之桥KeywordPh采访白血病人受触动,记者辞职做了骨髓库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