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2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苏州市党政领导与我市党政考察团举行会谈
认清差距 提高站位 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
努力推进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
创新敢为天下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敢为天下先
“开放创新双驱动”之我市党政考察团“长三角行”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苏州专电 记者 王继兵

苏州,东方水城。东临上海、西襟太湖、北枕长江、南接钱塘,群山如垣、水道纵横、田土膏腴,是镶嵌在长江三角洲的璀璨明珠。

苏州,让世界读了2500年。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版图,用双面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对接,演绎出一曲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的华彩乐章。

郑州、苏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郑州新郑有黄帝故里,年年举办拜祖大典;苏州吴江的盛泽镇年年公祭黄帝妻子“蚕祖嫘祖”。

一根文脉千年延续。出生于新郑的白居易在苏州为官时修建的山塘街,被誉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天堂里的街市”,是“一条活着的千年古街”。

昨日,郑州市党政考察团在苏州考察学习。从8时15分开始,到17时30分,狮山商务商贸集聚区、高新区有轨电车、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展示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方洲邻里中心、生物纳米科技园、独墅湖科技创新区、园区信息化展示体验中心12个考察点,让考察团成员大饱眼福。穿行在苏州市区,国际化水平的城市建设和世界级品质的旧城改造令考察团成员惊叹不已。

苏州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最新成果毫无保留地进行了详尽介绍,使考察团成员对考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入脑入心。

一路看,一路感慨,一路思考。考察团成员为参观的收获而喜悦。

从蜗居古城到宜居新家园

苏州的决策者始终认为,发展说到底是为了民生。

水是城之魂。如何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水资源优势和水利基础工程优势,实现“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绰约风姿?苏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古城区河网“自留活水”工程,短短两年就实现了外围水系、城区水系和古城水系的联合调度运行,使古城河道达到全面活水、持续活水、自流活水的最佳效果,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科学防涝、高效防涝,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这一河网改造为郑州生态水系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板。

在苏州城市规划馆,3D演示的充溢着吴侬软语的山塘街,让人感觉到形与神、柔与刚、雅与俗、动与静在这里相得益彰。烟柳画桥、娴雅恬静、清幽古朴重绘出一幅现代“姑苏风情图”。

如今,苏州人的幸福指数进入快速提升期。“假山假水城中园,真山真水园中城。”透过“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苏州路径,一幅苏州人的诗意生活图触手可及。

据介绍,苏州农村推开窗户就是田园风光,跨出家门就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社会治安有人管,公共服务与城市快速接轨。可一路考察,似乎就没有看到苏州的农村在哪里,仿佛一直在城市里穿梭,这里的农村和城市已经分不清楚了。

生活在一座拥有2500年岁月积淀的城市里,对后人来说是幸运的,也是沉重的。今天的苏州人深知,绝不能躺在文化的历史账簿上“啃老本”,而是要以新文化观推动城市血脉的传承和发展。

“近者悦,远者来”,苏州这座天堂城市,以其浓厚的底蕴,包容和活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一座工作环境优、生活环境好、制度环境佳的“人才新天堂”俨然呈现在眼前。

未来的苏州,密集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快速路,架起一条条通道;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交相辉映,城乡一体化和谐推进。苏州,将成为一个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一座率先进入现代的江南水乡之城。

从要素拉动到创新驱动

如果说借鉴是前进的阶梯,那么创新则是发展的灵魂。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合作项目,形成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开发区前列,投资园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百家,实现了奇迹般的跨越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用18年时间,认准一个国家借鉴其先进经验。现在,这些已经中国化、本土化的新加坡经验,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年轻的开发区学习的范本。

特别是作为苏州工业园转型发展核心项目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把纳米技术、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等众多高新产业聚集于此,成为工业园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

(下转AA03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6382 2014-07-16 00:00:00 三 创新敢为天下先KeywordPh“开放创新双驱动”之我市党政考察团“长三角行”系列报道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