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文化产业周刊 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破灭的神话
闲话灯谜
逃离幼儿园
静听花语走过四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闲话灯谜

□孙青瑜

好灯谜常常让人拍案叫绝,谜面设得曲隐旁通,又合情合理,猜不中时,百思难解,猜到之后,越品味越厚,妙不可言,这大概就是灯谜在中国文化里久盛不衷的原因吧?

灯谜始于宋代,当时东京城的夜生活空前繁荣,逢到元宵佳节时,大街小巷内更是盛况空前。人们将谜条悬挂于花灯上,前来跃跃欲试者络绎不绝,所以,灯谜俗称“灯虎”,说白了就是文字游戏。当然,“灯虎”游戏也有雅俗之分,有文人谜,也有民间谜。民间谜,一般是为了解闷,通俗易猜,多用形象设谜面,比如“笼中鸟”,打三国时一名将“关羽”。比如“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到地底下”;“方方正正一座城,城里卧着很多兵,只听到兵打仗,不见兵出城”;“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个黑葡萄”,生动形象,极富趣味。当然,也有字谜,属于民间文化人之间的解闷,一般都是拆字合字型,比较容易,如“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一人在内”;“王大娘,白大娘,一块儿坐在石头上”。当然,也有难一些的,比如“九十九”,谜底为“白”字,乍一看这是一个半截谜面,因为没有前提和设定,其实谜面的另一半隐藏在民俗文化里,因为民间称九十九岁为“白寿”,“百”这个前提与设定与民俗文化一联系,不需说出来,就自动现出来,构成了谜面的一部分,这种隐谜面,应该属于增减格一路。

与之相比,文人灯谜就有了难度,以斗智为主,所以也称“文虎”。设谜者机关用尽,谜面套着谜面,层层相推,环环相扣,什么二十四格、三六格,还有什么倒卷帘,什么重门格,皆能让智者显拙,知者显呆,抓耳挠腮半天,仍如坠十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不得不俯首求解。获解后,一拍脑瓜,如天机顿悟,越品越有理,越品越觉得妙不可言,不由高喊一声:“好谜!”所以,雅灯谜在文人墨客中也被称为“文虎”。如“此说他于老泉父子”,打一京剧名,谜底为“苏三起解”,从下往上念便是“解起三苏”,为标准的“倒卷帘”。如若按照直线思维,是没有谜底的,反过来一念,谜底顿生。再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亥”打一字,谜底为“蜀”。第一次猜出的谜底“獨无犬”,不是一个字,便成了下一关的谜面,进入第二次猜谜,谜底“蜀”就出来了。

总而言之,好灯谜和其他艺术一样,看是机会用尽,却不失自然浑成之妙格,用有为直抵无为之自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89083 2014-07-25 00:00:00 五 闲话灯谜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