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校生1万多人,学生就业率接近95%,毕业生分布北京、上海、郑州轨道交通领域。这不是某所大学的消息,而是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今年交出的数据。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如何面向市场培养基层技术、技能型人才?省内不少中职学校一直在探索。近日,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于存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学结合”、“引企入校”不失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A 高铁上的“中专毕业生” 在郑州开往广州南的高铁列车上,大眼睛、高鼻梁的任静总会吸引不少乘客的目光。 作为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下称“郑州城轨学校”)2011级地铁乘务专业的毕业生,任静从事高铁乘务已有近一年时间。 每每有人问起自己的工作,任静都很自豪:“是学校的管理和技能培训成就了我现在的工作。” “很多人看不起中专中职教育,以后这种观念要改改了。”任静说,由于在学校的实训跟真实上班环境基本一致,她在求职时脱颖而出,工作后很快就适应了高铁的工作要求和环境。如今,任静可以在高铁商务厢、一等厢、普通厢等不同的岗位上从事乘务工作。 B 地铁“开”进校园供学生实训 当得知今年年初母校购进了地铁列车时,任静既兴奋又自豪。 据郑州城轨学校校长于存涛介绍,列车是今年年初学校花费数百万元从北京购进的,加上铺设轨道和相关实训设备的建设,总投入上千万元,为的就是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实践环境。 当一整列尚处于服役状态的地铁列车被9辆加长大板车运至学校后,引来同行刮目相看。如今,这列整车地铁被分成两组,安放在校园内铺设的轨道上,供学生开展实训。 “办学过程中,软件的投入是硬道理,硬件的投入更是硬道理。有了轨道和列车,接下来还要建站台。”于存涛说,要让学生真实体验从售票、进站到上车一整套流程,与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实现对接。另外,拆解列车的系统正在完善,将来维修专业的学生可真实参与列车维修。 C “工学结合”、“引企入校”培养岗位人才 对职业院校而言,招生和就业是一面镜子,学校办学好不好,一目了然。 郑州城轨学校2009级运输管理专业毕业生袁翌航,如今已是郑州地铁1号线的安检大队长。他告诉记者,在校时经常外出参加实训或顶岗培训,为他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郑州地铁,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及各地高铁线路上都有郑州城轨学校的学生。于存涛说,学生就业顺利得益于学校确定了“工学结合”、“引企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郑州城轨学校就业处处长郭辉告诉记者,学校与中铁电气化集团公司、郑州铁路局等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真实接触将来的工作环境,不仅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而且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委派的具有实践技能和经验的员工指导,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会显著增强。 仅在去年的6月、11月和今年的5月,学校就向郑州铁路局客运段输送百余名学生。“虽然不少学生还未毕业,但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企业要求,早早就已签订劳动合同,成为用人单位一员。” D 军事化管理对学生进行“重新塑造” 学生好就业,不光是对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管理的考验。 “被子叠得跟豆腐块儿似的,孩子每天的精神头儿可足。”学生家长刘女士对记者说,孩子以前很调皮,没想到在这儿上了一年学,跟变了个人似的。 学生的改变与学校施行的准军事化管理不无关系。 于存涛心里明白,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不加以规范引导,很容易变得散漫,这也是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高的原因之一。建校伊始,于存涛就确立了准军事化管理体系,学生平时在校穿“军装”。 2012年8月,郑州城轨学校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预编单位序列,在原有的专业、班级管理之外,对学生实行“大队→中队→区队→班”的管理体制,实行自我管理、层级管理。另外,给每个中队配备了辅导员、作训教官和生活老师,点面结合,对学生管理实行全覆盖。 准军事化管理,一方面让学生的精神面貌改善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的地铁、铁路单位施行的也是军事化管理,学生在校已经习惯了这种管理方式,到用人单位后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并投入工作。 E “植根”城铁突出特色办学 作为中专学校的负责人,于存涛一直关注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向。前不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出台,其中提到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这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于存涛第一时间打印了一份仔细研读。 他认为,无论是引导普通高等院校转型职业院校,还是引导中职教育突出特色办学,都是促使教育面向市场、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从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郑州城轨学校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奋进。 该校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国地铁总长将达到6100公里,专业人才需求可达30多万人。 “在河南,地铁行业刚起步,不但具有行业领域的先进性,而且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于存涛说,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先期规划了8条城际铁路线,运营里程约1084.9公里,再加上高铁、动车、普通列车,这些岗位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在于存涛看来,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国的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很可能供不应求,而这正是轨道专业学校发展的机遇。 F 职教“立交桥”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就在于存涛认为《决定》带来了机遇时,也有人却给他“泼冷水”:转型后的本科高校具备更强的、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能力,加上这些高校拥有学历教育的优势,会对中专中职学校造成挤压。 但于存涛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国家提出要引导中职院校向特色专业办学方向发展,为社会提供基础型专业技能人才。而这部分技术人才正是很多企业求之不得的,中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正好可以填补企业对基层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转型的高等院校更注重高精尖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与中职院校培养的基层技术人才并不冲突。两种类型的学校相互配合,能为社会提供高、中、低层次的各种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国家人才需求。 而《决定》对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的表述也同样让于存涛兴奋:“将来我们的学生不仅基础技能过关,学历上也可以更上一层楼。如果有能力,读研究生都不再是梦想。你想想,这样的毕业生,哪个用人单位不想要?” 郭辉告诉记者,学校目前在校生90%以上都可以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大专学历,“将来我们也会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往更高层次学历发展”。 G 打造国内一流城轨交通学校 记者了解到,郑州城轨学校开设了5个城轨相关专业,占地700多亩,今年暑假后在校生数量可达10000多人,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接近95%。 对于未来,于存涛心中早有规划:先用5年时间做一所河南一流的城轨交通学校;再用5年做中部一流的城轨交通学校;最终目标是做国内一流的城轨交通学校。如今,第一个5年已过去,他的第一步计划也已经实现。 新的教学大楼正在建设,新的实训基地已经动工,合作企业的数量逐年上升,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度直线上升……“对接下来的5年目标和最终目标,我非常有信心。”于存涛自信地告诉记者。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