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2版:夕阳红记者团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堂新闻课 胜读十年书
聆听陈亚洲老师讲课印象记
新闻之“新”
只求写稿到白头
0630glh
f0812jk
0812klzp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闻之“新”

□夕阳红记者团 郝小斌

一直很仰慕很多名记者的写作水平,这不,在8月3日这天,夕阳红记者团为提高团员的写作水平,特邀高级记者陈亚洲给大家讲课。高手就是高手,从上午9点钟一直讲到12点半,海量的知识、生动活泼的记者生涯经历,把听众“忽悠”得群情振奋,直有“我怎么没有当记者”的遗憾。听课完毕,大家交流心得,谈得不亦乐乎。我个人的收获是——新闻一定要“新”。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而媒体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更是让“新闻”满天飞,甚至到了“防不胜防、烦不胜烦”的地步。这样,作为一个媒体,吸引大众眼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新”。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陈亚洲老师有“勤”的诀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骑自行车采访,以求最快到达第一现场,拿到第一手资料,写出第一快且真实的新闻。虽多次遇险,但勇猛精进之心不曾有一丝一毫的衰减。

具体到夕阳红记者团,我们应该怎样去求“新”?我认为,我们的“新”不在于拼体力,拼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脑子转圈快,先发现新闻点。我们的强项是什么?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啊,某些社会问题,年轻人可能要去找人挨个调查、询问、了解、整理、核实,然后才能写稿。我们可能经历过了,无非是和现在的情况对接一下,马上成稿,还基本上不会出现错误。例如社会养老问题,谁最有发言权?我们啊!我们就是老年人,又大量地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生活,写关于老年人的稿子,谁能比得了?这就是我们的“新”。此外,我们要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勇于并且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这样,我们才不会脱离社会,不会脱离生活,才能够保证我们的新闻是社会需要的“新”。这包括学习用电脑、学习玩微信、学习网络新闻,还要随当前社会接受度调整我们的新闻表现方式,以求贴近生活,融于生活,写出有血有肉的生活之“新”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3376 2014-08-12 00:00:00 二 新闻之“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