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内外兼修实现肌肤年轻之美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我父亲从没画过《八骏图》
他们饭碗真被砸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我父亲从没画过《八骏图》

“大师与大师”作品联展揭幕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我父亲从没画过《八骏图》

昨日,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河南博物院、徐悲鸿纪念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美术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河南博物院揭幕,123件大师级绘画作品亮相。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昨天来到郑州,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外界传说《八骏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这其实是误解。

郑州晚报记者 尚新娇 崔迎 文/图

徐悲鸿的代表作不是《八骏图》

“社会上一直以来有种说法,称徐悲鸿的代表作是《八骏图》,其实我父亲从来没画过。他画过《六骏图》《十骏图》,就是没有画过《八骏图》。”徐庆平说。

昨天,徐庆平还向观众讲解了这次展出的徐悲鸿部分代表作品。“马的蹄子相当于人的手,它的体积感、重量感都要表现出来。”徐庆平指着《群奔》这幅画说,“这种鬣毛飞舞的感觉很难画,需要很深的艺术感觉,还有马与马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

《长沙会战之马》是1941年徐悲鸿在马来西亚举行抗日募捐期间,听到日本人再次攻打长沙时画的,这匹驰骋的奔马融入了他全部的激情。“这匹马全是正面,很难画,父亲画得恰如其分,父亲希望我们的军队无坚不摧,奔向胜利。”徐庆平说。

“马”融入了画家的全部情感

谈起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徐庆平讲:“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不同,半写实半写意,西方艺术写实,精细,孔子曰,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也就是恰到好处。父亲形成了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交融的独特风格。”

“还有西方把情感寄托在人身上,中国画则寄托在生灵身上,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情感。我父亲喜欢画马,他笔下的马表现了中国气派,表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徐庆平解释说,徐悲鸿在作品中将中西方绘画技巧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并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内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是父亲的画所要体现的,譬如他笔下的一匹匹孤独、悲愤的马,寄托了画家的全部情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4229 2014-08-15 00:00:00 五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BR/>我父亲从没画过《八骏图》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