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登封播报 嵩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环卫工夫妻“双双传承”
秉笔直书少林当代史
千年古城“黄城故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个青年不简单
秉笔直书少林当代史
岳晓锋正在研究少林文化

在登封,岳晓锋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教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记者、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的编导来登封拍摄少林有关内容,都要约见这位网上有点名气的少林文化研究学者。 郑州晚报记者 袁建龙 登封播报 刘俊苗 刘少利 文/图

与少林文化的美丽邂逅

岳晓锋25岁以前,是一个文学青年,喜欢读小说、历史,虽然也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却从未去过少林寺,也从未研究少林寺。26岁那年,因为他的第一本人物传记《画说释小龙》出版,算是与少林寺有了间接的接触。后来,释小龙的父亲约他写另一本书时,他借机对发展了30多年的登封武校武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剖析。

两本书的出版,训练了岳晓锋的写作习惯:掌握资料、对比辨析,找到自己独特视角,然后下笔书写个人风格鲜明的文稿。

独辟蹊径的文化创作

“我是一个喜欢与自己较真的人,真实就是我的本钱。”岳晓锋笑着说。

此后,岳晓锋信心满满地把目光转向少林。在翻阅了大量有关少林的书籍文献之后,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少林寺有关的书籍林林总总有数百本之多,内容也涵盖了佛学、功夫、禅学、医学、历史等多个方面。别人写不出深度的地方,自己也不可能更加深入,别人写得好的,俨然如一座高峰,难以逾越。

生在登封,住在熟人社会中,岳晓锋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当代少林寺的故事。“虽说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但我觉得后人写现在的历史,难免为文过饰非的碑刻和书籍所蒙蔽,同时难以理解现代人的心路和复杂环境。”岳晓锋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决定写少林寺的当代历史。

独具魅力的创作来自辛苦汗水

很多人劝岳晓锋,只要把资料整理一下,串起来就是历史。历史及其记载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他则不认同。

长期致力于少林文化研究的学者阿德也曾劝岳晓锋:真正的学者是不屑于讲故事的。岳晓锋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有选择地讲真实发生过的少林故事会让少林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更有趣、更传神。

为了寻找一张照片,他可以走访所有人,也可以在少林寺等人一直等到深夜12点。为了能亲眼看到少林寺29代方丈释行正在安徽九华山的灵骨塔,他追随少林寺初祖庵的释永梅千里驱车前往;为了了解少林寺的海外发展情况,他自费去过两次香港少林寺……

一个偶然的机缘,他得以见到2003年起由少林寺工作人员拍摄的《口述少林史》原版录像,从那些年已古稀或已经辞世的历史亲历者口述中获得一些关键的证言和线索。

在《当代少林十讲》中,岳晓锋不仅对考证兴趣盎然,还对讲故事保持着兴奋和节制。在修订后印刷的《当代少林十讲》中,岳晓锋也动笔写了一篇少林寺小传《从皇家寺院到居士供养——少林寺的1500年》,虽然资料还是那些资料,但独特的视角,精准的定位,恰当的选材让人耳目一新。

文风老成的年轻学者令人惊叹

2013年正月初六,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钱大梁第一次在岳晓锋家的楼下见到这位网上结识已久的少林文化研究学者,第一个反应也是:“你怎么可以如此年轻?”

当年年底,岳晓锋决定把3年前他在网上随写随贴的《当代少林十讲》结集印刷。对少林文化颇有研究的媒体人于茂世评价《当代少林十讲》“资料详实、观察公正”。

“大多数本地的作者写少林寺跳不出登封,你跳出来了,所以我来找你。”钱大梁约请岳晓锋进入少林寺。无论是泡在少林寺图书馆,还是深入多位僧人的禅房,抑或是直接住在少林寺锤谱堂连续几天参加“少林禅修体验”,岳晓锋没有停止自我的反思。

2014年岳晓锋37岁,致力于少林文化尤其是当代少林历史研究已逾十年。钱大梁说:他惊讶于岳晓锋的年轻,是因为他认为岳的文章沉稳,有着相当的深度,不经阅历和岁月的沉淀难以如此超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4362 2014-08-15 00:00:00 五 秉笔直书少林当代史KeywordPh这个青年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