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未来可以 逛“汽车超市”买汽车? 本月初,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昨日起,不再接收汽车供应商报送的备案材料,从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汽车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将由“某品牌汽车销售”统一为“汽车销售”。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业内热议和猜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此举意味着取消了固定品牌的限制,一家店可以卖多种品牌的汽车,市场竞争将再加剧,垄断行为将随之减少。也有冷静者认为这只是政府的“简政放权”行为。 郑州晚报记者 李丽君 实习生 姚昕/文 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图 政策 工商总局“叫停经销商备案” 8月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挂出《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自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公告》指出,工商总局自2014年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车供应商报送的备案材料。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备案名单文件,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 猜想 “大卖场”将重出江湖? “这意思是以后都成大卖场了?一个店卖好几个牌子?”这是看到公告后,众多业内、外人士的第一反应。市民李先生在接受郑州晚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个好事儿,以后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机会更多。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庆华表示:“一家4S店若可以同时卖多个品牌,市场会一下子活跃起来,因为这个变化,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很多类似‘汽车大卖场’、‘汽车超市’的情况,4S将逐渐失去优势。”庞庆华此言代表了业内一部分叫好者的观点。 此外,现行4S店模式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与4S店的高成本相比,大卖场成本较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难免会有部分经销商转向大卖场。 也有少数经销商认为,经营范围扩大后,跟厂家谈判时的话语权将会大大提高。 目前虽然4S店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但经销商需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因此不得不依赖厂商及总经销商。未来,经销商拥有了更多自主权。此时,厂商的主导地位会随之减弱,会面临“被选择”和“被淘汰”。 声音 没货源,干瞪眼 一位4S店负责人认为,大卖场式的销售模式只适合对品牌不关注的细分市场和用户,而对于品牌、服务等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对发展多年、服务较为完善的4S店则更青睐。目前,多数主流汽车品牌经销商都已拥有稳定的售后保养客户,因此不会轻易更改品牌授权,朝着大卖场的方向转变。“目前新车利润越来越少,售后才是重头。” 此外,在不少经销商看来,主机厂若无改变销售模式的意愿,大卖场的生存也有风险。“主机厂仍然控制着上游资源,如果主机厂不认可大卖场模式,就算你开了大卖场,货源从哪里来呢?”东风悦达起亚某4S店负责人表示,大卖场能否再出现,主机厂的态度是一大关键。依照2005年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品牌授权的主动权仍掌握在主机厂手中。如果厂家单方规定4S店若同时销售其他品牌便不予供货,经销商便无计可施,而此次《公告》并未对汽车厂商加以约束。 解读 “新政就是简政放权” “这是国家经济体系改革的需要,取消品牌授权审核改变的是监管方式。这对消费者和社会资源的市场化调配是好事情。”郑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对郑州晚报记者说,总局“叫停经销商备案”原因是促进简政放权,减少企业运行成本。 对于企业和经销商来说,不用浪费3~6个月时间进行备案。 “对于新政,大家想多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新政其实就是简政放权。工商总局取消了前期备案、审批的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对厂商来说是有好处的。同时,政府放权意味着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交还给市场,中国汽车流通体系会随着市场发展而改变。目前看,新政对4S店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1 观点 取消品牌授权制度迈出反垄断重要一步 据了解,从2005年4月1日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实施的将近十年间,对我国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我国汽车销售的基本模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该办法的弊端也日渐显露。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这个消息时我觉得这个行业的洗牌期或者叫转型期到来了,一旦实施等于打破了汽车品牌垄断销售的保护伞,汽车销售流通将更为市场化,从资源、价格、区域流通等完全把决策权交给了市场。”郑州起亚普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经理张延军说。 该办法在业内一直被视为近年来汽车流通领域乱象的根源所在,进口车暴利、汽车“零整比”居高不下、汽车行业垄断等问题背后都与该规定脱不了干系。不少人认为,如今工商总局终于展现出对汽车流通领域改革的决心,相信这也是我国在汽车反垄断的征途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观点 2 或将加速行业洗牌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告》只是简化了工商备案的行政手续,取消了对汽车经销商经营范围中品牌的限制,并未提及汽车制造商的“授权”问题。若未来汽车制造商“授权”问题仍未变更,汽车销售服务的主导权将依然掌握在主机厂手中。 如果汽车销售环节中的“授权”进一步放开,在竞争更趋激烈的同时可能加剧行业洗牌。天津一汽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党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经销商销售产品的选择自由度会加大,就像超市货架竞争原理,弱势产品想要占据好位置需要更多付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促进更加剧烈的两极分化。” 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将会更快更广,注重品牌建设的经销商将获益,而竞争力偏弱的经销商的生存将更加艰难,汽车经销商集团化趋势则会进一步加强。经销商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品牌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才能留住客户,不被淘汰兼并。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外多数汽车品牌均已进入中国市场,网络布局也已基本完成,也就意味着《公告》对已经备案的总经销商影响不大。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