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沿着《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剧场南围墙旁边的柏油路一直向上,就走进了嵩山少室山的待仙谷,待仙谷中静静屹立着一座寺庙,它就是很多人包括国际友人都爱来的清幽之地——安阳宫。近日,记者和登封民协副主席王巧红等人一同来此寻幽探胜。 登封播报 孙淑霞 文/图 安阳宫依山而建,依地势坐南朝北,前为少阳峰,后为迎霞峰。山门前有梧桐一株,东西山门分别镌有“嵩岳御峰蓬莱地,楼阁松柏仙洞天”,“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同途”的对联。 门前的待仙谷里布满巨石,谷底流水潺潺,两边绿树掩映,芳草萋萋,环境幽静。安阳宫分东西两个小院,供奉有老君、女娲、观音、孔子、佛陀、三皇、圣母等神位,是个道教为主,兼容佛儒的庙堂。可以说是嵩山典型的融合了各种宗教的一个圣地。 据院内现存的清代碑刻记载,安阳宫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由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开封的“女中仙人”吴援舟所建。她“七岁斋戒,十二岁学道。”成年后她只身来到嵩山待仙沟修炼,“居大仙洞、罗汉洞、九莲洞等处,共二十余年”。后来见峡谷外口有处地方,依山傍溪,风景宜人,即于光绪二十三年变卖了开封祖宅田产,携资于此买地创建道观“安阳宫”,修身养性。且节衣缩食,怜贫济困,大开法门,普度众生,“附近各县受其教者甚繁”,其门徒及善众以“大仙”尊之。民国初年重阳日,吴援舟“仙游”西去。据说五年以后,其弟子遵遗嘱开棺,视“仙躯如眠,毫发无损。”自此,安阳宫声名远播,香火鼎盛。 古香古色的建筑 西院建筑多为民国初年所建,虽然是民国初年的建筑,但其砖雕内容却非常丰富,古色古香。檐角最前的一个造型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是典型的道教形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这个“骑凤仙人”是有典故的,《史记·乐毅列传》有记载,公元前284年,战国时期齐国攻打到燕国,乐毅想出了滚木擂石的战术反击,这阵势势如破竹,大破齐军。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正要自刎,这时一只大鸟突然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因此把它放在建筑脊端,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庙内东院有一六角亭,亭下有“吴仙人名援舟号阿皇真一教泽碑”,是民国期间所立。这座亭子里的石碑,讲的是吴援舟在此修道成仙的事——在民国初年还有人修道成仙,着实令人……也许这里说的“成仙”,当指“仙逝”之意吧。 百余年前安阳宫只有3间窑洞,经过詹修文、詹道贵等三代庙祝的努力,现在安阳宫有房屋20余间,安阳宫也被命名为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宫旁边有一石碑,叫《黄牛冢记》,由李铁成先生撰写碑文。碑文说的是:黄牛是一头“义牛”,“当年建此宫时”,义牛从窑场拉车往宫里运送砖瓦灰石,从无有人驱赶,装满即行,卸完即返,从不懈怠,而当宫成之日,黄牛力竭而亡,人们为其行为所感动,不忍食其肉用其皮,就将其分两处予以安葬,称之为“义牛冢”,也为安阳宫增添了一段佳话。 夕阳斜照,秋风清凉。阳光散落院中,令人流连、驻足,遐想。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