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5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县外可电子转诊 农民看病更方便
0821MDG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立门诊统筹制度,防范“小病大治”
县外可电子转诊 农民看病更方便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询问中。

上接AA04

关键词10

杜绝小病大治

建立门诊统筹制度,实现“小病不住院”

郑福有委员:新农合在乡镇一级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最高段已达90%,这会不会导致“小病大治”现象发生,如何防范?

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

这些年,随着新农合住院率不断增长,一些参合农民“小病大治”“短病长治”的情况确有发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监管和预防:

一是在乡镇和村级卫生所实行门诊统筹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给予补助,方便患者家门口看病就医,实现“小病不住院”。

二是划定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省级医院住院看病以2000元为起付线,而乡镇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200元,与省级医院存在10倍差距,通过报销比例的经济杠杆,引导参合农民到下级医疗机构就诊。

杜绝“小病大治”,在对医疗机构疾病诊断、标准康复等实施监管的同时,还要会同财政、审计部门对新农合资金、报销诊断的真实性进行监督。

关键词11

转诊就医

县外可电子转诊 农民看病更方便

翟桂红委员:现在参合农民到县区外医疗机构就诊,还要开具转诊证明,群众反映这样不太方便,会不会出现不让转诊的情况?

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

方便患者转诊就医,我们一直在探索基层首诊、分级治疗、急慢分治的机制,目前在郑州市县市统筹区域内,已实现到县(区)、乡镇卫生院看病,不需开转诊证明。

如果需要到县外看病就医,需要走转诊程序的,可以利用新农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电子转诊。

比如一位登封的农民,在当地医院看病后由于诊断不清或病情较重,需要到上级综合或专科医院就诊,当地医院可直接通过电子转诊系统将病人的初步病情、诊断情况等病历信息发到郑州中心医院,患者即可前往就医。

对于需要到北京、上海等外地治疗的患者,由于信息系统还未实现省外连接,还必须通过当地医院和新农合监管服务办公室的批准,采取书面方式转诊。

关键词12

基层医疗

建立基层首诊、分级治疗的就医机制

叶齐科委员:郑州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

实现小病在县乡解决,大病难病转到县外,特别疑难转往国家级医院医治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随着新农合政策的推进,我市基层基础卫生医疗设施投入持续加大,让老百姓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在县医院看病。2007年,郑州约有102.6万人次在社区看病记录,2013年底,这个数字提高到480万人次,说明已经开始把病人留在基层诊所。2005年之前,我市乡级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只有20%左右,目前已达到70%,说明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服务越来越认可。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比如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联络了43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通过远程系统延伸到信阳、驻马店等多所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病人躺在驻马店泌阳乡镇卫生院的床上做心电图,郑州中心医院的专家可以远程指导救治。

今后,我们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层服务技术水平、建立区域医疗集团、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等措施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治疗、有效有序的看病就医机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6054 2014-08-22 00:00:00 五 县外可电子转诊 农民看病更方便KeywordPh建立门诊统筹制度,防范“小病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