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1版:登封播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人合一” 是人类握手大自然开拓精彩人生的征程
少林宗师85岁寿辰 “武”宴美妙无限
导读
第十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10月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伫立天地之中,方知天人合一,顿悟人与自然,成就万事万物
“天人合一” 是人类握手大自然开拓精彩人生的征程

以“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为主题的第三届嵩山论坛,日前完美闭幕,留下了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论题。8月28日,记者与嵩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剑松一起探访“天人合一”。他认为,“天人合一”理念是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当今重申“天人合一”理念,是一种醒悟,是人类握手大自然,共同保护这个世界,意义非常重大。

记者 袁建龙

天地之中 是华夏民族对自然界的特殊认识

王剑松认为,天地之中是华夏民族对自然界的特殊认识,由天人合一、居中而近四方的中心论,继而产生对“天人合一”的崇拜。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对天地宇宙的认识,往往以自我为参照物,以我为中心,观察四周和四方,来确定要干的事,要建的物的可行性,他们把天地及许多自然现象比拟为人类活动,认为天地的构造与人的构造是一样的,人体中心是心脏,五官的中心是鼻子,那么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大地中心,故而有了《诗经·大雅》所言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荀子·大略篇》中说:“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并由天地之中说,确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天地人 各有其道,但又相互对应、相互联系

据王剑松介绍,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观念之一

在王剑松看来,“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一是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二是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三是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四是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天命难违);五是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形成大道。这与老子在嵩山修行,观察天地自然万物有关,老子后来撰写出了《道德经》,诠释了“天人合一”的认知境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7641 2014-08-29 00:00:00 五 “天人合一” 是人类握手大自然开拓精彩人生的征程KeywordPh伫立天地之中,方知天人合一,顿悟人与自然,成就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