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中秋团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给一个家,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未来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给一个家,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未来
石宁和妮妮生活在寄养家庭。
妈妈谢志红抱着妮妮。

郑州300多孤残儿童寄养在普通家庭

我们希望,有爱心的你也能积极参与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同一天空下互相关怀,这就是最好的未来。”奶茶刘若英用一首歌唱出了她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孩子们的关爱。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家”,享受到家的温暖,2008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始尝试“家庭寄养”,先后形成须水办事处三十里铺村、荥阳王村、西流湖办事处李月庄村等3个寄养点,推动了郑州对家庭寄养模式的探索。如今,快6年过去了,郑州有多少个寄养家庭?寄养孩子的生活怎么样?中秋节快到了,郑州晚报记者对寄养家庭进行了探访。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文/图

探访

3年时间教会用筷子

两根冲天辫儿,两只眼睛又大又圆,3岁的妮妮(化名)坐在轮椅上,一会儿往前倒,一会儿向后倾,有人去逗她,她也不搭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可爱吧?还不哭不闹,就是好吃的东西吃不下,好玩的东西玩不了,可怜啊。”谢志红看着妮妮,笑容里带着忧伤。

谢志红今年39岁,丈夫晚上在家门口卖烧烤,19岁的儿子在外工作,3岁的妮妮,是她养了一年多的“女儿”,患有脑瘫。家里还寄养7岁的石宁(化名),石宁患有软骨病,在谢志红家里已经生活了5年。

2009年,石宁刚来时,完全坐不住,手像没有骨头一般,什么也拿不住。为了让石宁学会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谢志红足足花了3年时间。 为了让孩子的病好转,谢志红每天给他按摩,拿哑铃帮他训练。现在的石宁,不仅可以坐立、拿东西吃,还会自己推着轮椅走。

谢志红说,两个多月前的一天,石宁突然向她提出,想出去买面条,“让村里的小伙伴推着我去。”让谢志红又感动又高兴。

中午,石宁用筷子夹起自己买回来的面条,吃得津津有味。一旁的妮妮,则只能吃流食,谢志红用勺子将30多厘米长的面条,一点点地戳成糊状,慢慢给妞妞喂下去。

从“胆小鬼”到“孩子王”

在这个家待了5年的石宁,已经由当初那个害怕周围陌生事物的小孩,变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虽然一直坐在轮椅上,但在孩子们当中却很有号召力。“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家门口就有小孩来找他出去玩了。”谢志红笑着说。

午饭前,妈妈在厨房忙活,石宁和妮妮就在客厅里玩儿,石宁一会玩玩自己的陀螺,一会去逗逗从来不搭理他的妹妹,乐此不疲。无法站立,石宁就坐在地上玩,“我看别人玩,看多了,自己就会了。”

谢志红说,别看石宁现在挺调皮,刚来的时候,对所有的东西都十分抗拒,逗他说不给他东西吃的时候,他一句话不说,就只用自己的头往床垫上撞。“现在不一样了。”谢妈妈当场逗石宁说不给午饭吃,他立刻把话接了过去:“你不给我,我晚上就在床上尿尿。”随后,又撒娇似的叫了两声妈妈。

午饭的时候,谢志红的丈夫从市区购买晚上出摊的食材回来了,刚坐下来,就开始逗妮妮,尽管整个过程,妞妞都没有反应,但是,这个从内蒙过来的河南壮女婿,还是流露出父亲的柔情。

现状

寄养家庭基本在农村,家长康复技能略显不足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寄养科的李燕说,目前郑州有300多个儿童,寄养在近180个家庭,这些家庭基本上都在农村。李燕介绍,福利院对寄养家庭是有条件要求的,譬如家庭完整、关系和睦,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和照顾寄养儿童等。尽管福利院会给寄养家庭提供孩子的生活费,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但经济条件上,福利院对提出寄养申请的家庭还是会有一些要求——人均收入不能低于同社区平均水平,李燕说,之所以如此,是为了确保寄养儿童能够有较好的生活,同时避免有人为了谋求寄养生活费而照顾孩子。“现在,不少村庄面临拆迁,今后的情况真不好说。”李燕希望,有爱心的市民,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加入寄养家庭队伍。目前寄养家庭中,作为病患儿童的家长,他们掌握的康复技能略显不足。

“家”让孩子身心健康

针对寄养家庭,郑州大学启明社会工作协会,利用暑期在三十里铺村连续三年调研。在走访了村里20多户寄养家庭后,他们得出结论:家庭寄养, 促进了孤残儿童的生理康复,为儿童提供了较大的生活空间和发展空间,儿童身心各个方面均得到了良好发展。

不少孤残儿童刚来到寄养家庭时,表现出严重的恐惧、胆怯、孤僻,经过寄养家庭家长一段时间的悉心照顾和调节后,孩子会变得开朗活泼,不少孩子从之前对家长排斥到后来表现出渴望得到家长拥抱和呵护的依恋感。

最怕分别时

采访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家长担心寄养儿童被转走,寄养家长和儿童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产生感情,彼此存在精神寄托。一般情况下,寄养儿童都会被收养,寄养家长存在较为严重的离别情绪。

妮妮来家里之前,谢志红刚送走一个7岁的男孩。“孩子被领养到美国去了,想见也见不到。”谢志红说,孩子刚走那两个月,她一直缓不过来劲儿,天天想,担心孩子不适应国外的生活,担心美国的爸爸妈妈照顾不好“儿子”。

据了解,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寄养儿童在同一寄养家庭内生活的时间最短不少于半年,如果孩子被人领养了,就会离开寄养家庭。而在福利院的这些孩子,年满16周岁以后,也都将被转到成人福利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7675 2014-08-29 00:00:00 五 给一个家,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未来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