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郑能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场捐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捐赠
井小敏到医院探望接受角膜移植的何先生
两位患者均因角膜溃疡而失明

李刚的眼角膜昨日顺利移植

手术很成功,预计两位患者不久后将重见光明

井小敏邀请他们一起吃饭,“替李刚再看一看面馆”

7日上午12时47分,李刚终因骨癌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但是他把光明留给了这个世界,留给了两位陌生人。

昨日,记者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得知,李刚捐献的一对眼角膜已成功移植到了两名患者眼中,不久之后,他们将重见光明。

郑州晚报记者

邢进 谷长乐 段远/文

马健/图

■移植角膜

盖上纱布,细心保护李刚的眼角膜

“9日中午同时进行了两个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昨日,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河南省立眼科医院主治医师王艳婷告诉郑州晚报记者,这两名患者,一名是来自漯河的44岁何姓男子,另一名是来自济源的66岁的王女士。他们都因患真菌性角膜溃疡而失明的,需要做全角膜移植。

“手术很成功,但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患者借助爱心人士的角膜重新见到光明。”王艳婷说。

“李刚的角膜状态很不错,患者家属保存得非常好,角膜很透明。”为李刚实施角膜摘除手术的省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杜晓峰介绍,接到患者家属的电话以后,他迅速赶到李刚所在医院,为李刚进行角膜摘除手术。“我到医院时非常感动。家属在李刚的眼睛上一直盖着湿纱布保护角膜。就是因为这一层薄薄的纱布才能让李刚的角膜保持得这么好,鉴于李刚生前的意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患者等待光明已经等了4个多月。”杜晓峰说,选定接受眼角膜的患者是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这次李刚所捐献的眼角膜救治了两名病情较重的患者。”

“等了这么久,我丈夫的眼终于能保住了”

“成功了就好。”昨日,当得知丈夫的眼角膜已经成功进行了移植后,李刚的妻子井小敏专程来到医院,见到了患者及其家属。

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何先生虚弱得说不出话,当看到井小敏时,他挣扎着非要起来给井小敏道谢。

何先生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四处打工补贴家用,这次患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何先生家人介绍,何先生有一次眼睛进了灰尘,用脏手不停揉眼,最终因患真菌性角膜溃疡造成右眼失明。

此前,何先生和爱人还在北京的医院进行过治疗,但都因为没有角膜资源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不尽如人意。当得知有了眼角膜,第二天可以进行手术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有角膜了,我丈夫的眼终于能保住了”。何先生爱人说。

井小敏邀请两位患者来面馆吃饭

“谢谢你!非常感谢你妹子,以后你把我们当一家人吧,李刚是一个伟大的人。”何先生的爱人紧紧握住井小敏的双手激动地说,这只角膜异常珍贵,之前看过关于李刚的报道,没想到他的角膜捐给了自己丈夫,“李刚走了,你一个人带着那么小的孩子不容易,把我们当自家人吧,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联系。”

“谢谢大哥大嫂,祝大哥早日康复,一定来面馆,一起吃顿饭。”井小敏热泪盈眶。

井小敏现在继续经营着爱心面馆,她告诉记者,丈夫生病前后,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奉献爱心帮助自己,“李刚虽然走了,但是我不能倒下,孩子还小需要我照顾,社会上的好心人我也要感谢。”

井小敏说,自己打算在李刚“头七”的时候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来面馆吃饭。“如果两位患者家属同意,也希望他们能替李刚再看看面馆,一起吃顿饭……”井小敏哽咽道。

■爱心征集

“与其让角膜化为灰烬

不如给他人带来光明”

据调查,全国约有800万因角膜病致残的盲人,其中大多数可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而现在我省眼角膜捐赠与等待比例接近1∶1000,差距很大,仅在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有100多名非住院患者等待角膜资源。

目前国内的眼角膜库基本上都处于“零库存”状态。严重的供体不足,让中国成千上万名角膜病患者只能在黑暗中辗转、在痛苦中等待,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被迫摘除眼球。

杜晓峰说:“与其让角膜化为灰烬,不如给他人带来光明,角膜片只有10mm大小,0.5mm厚,角膜取出后,对遗容没有任何影响。李刚和其家人的行为意义很大。像李刚这样的大爱之举,能感召更多的人奉献爱心。”

据了解,只要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且年龄在5~60岁之间的志愿者,可以到河南省眼库填写捐献志愿书,捐献角膜给他人带来光明。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99874 2014-09-10 00:00:00 三 一场捐赠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