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手机人行道”是个善意提醒
周星驰人品之争不过是“圈子之争”
错字简历,是一次市场自我差评
王全安嫖娼
如何导演“雨绮的婚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全安嫖娼
如何导演“雨绮的婚事”?

■个论

王全安嫖娼

如何导演“雨绮的婚事”?

9月10日晚,王全安在北京嫖娼时被当场抓获。警方查明,王全安于8、9、10日连续三次嫖娼,其中9日招嫖两名女子,目前王全安已被行政拘留。王全安是中国著名导演,凭借《图雅的婚事》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2011年4月18日,王全安与演员张雨绮结婚。(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18版)

著名导演,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娶了一个漂亮演员妻子,导演了《白鹿原》《图雅的婚事》等经典作品,获得了诸多国际国内大奖的王全安,按照网友的说法是一点“也不安全”。嫖娼时被当场抓获,好不容易积累的正面形象也轰然倒地。或许,其会像经济学家金岩石那样,来一次痛哭流涕式的“惭悔秀”,然而有了“好男人”黄海波嫖娼的先例之后,除了再次发出“贵圈真乱”的感慨之外,不能不对前赴后继的名人违法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审视。

或吸毒,或艳遇,或嫖娼,明星和名人榜单中,一些人以另一种姿态示人。问题在于,有了前车之鉴和电视上的现身说法,何以还没有阻止王全安的“三连嫖”?或许,经济学家金岩石那句“每个男人都有‘艳遇的渴望’”可作解释。尽管拥有令人羡慕的娇妻,具有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然而“责任的铜墙”却只是理论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个人的行为自觉,甚至将“出轨”、“嫖娼”和“吸毒”,视为寻找灵感、张扬个性和炒作自己的机会,自然也就会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而渐行渐远,并在违法的边界上游走,其违法而拘固然属于咎由自取,但如何给予其道德上的惩戒,恐怕需要整个社会发挥调整机制。

如果说一个公职人员因为存在道德问题,而不适合岗位的需要,那么对于缺乏公共责任甚至违法犯罪的名人,也应当实行“一票否决”。至少有两点必须形成共识,一是行业内应形成自我净化功能,对造成社会负面影响,不足以发挥偶像作用的从业者,应当限制其发展空间,比如是演员的不再聘请其参加演出,是导演的也不再请其导演影片;二是业外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用舆论和公众选项权,发挥对违法者的惩戒,并对其他人也起到教育促进作用。

应当看到,曾经的“好男人”们的违法犯罪,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由于明星和名人们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具有榜样带动和道德引领的社会责任,若其失德违法不能受到惩罚,反倒从中获得更大利益,必然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效应。耐人寻味的是,在新闻背后的跟帖中,不乏“最起码人家不潜规则女明星”式的调侃。可以说,支撑名人嫖娼的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名人们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激发了更多的羡慕忌妒恨;不但没有受到封杀和惩罚,反倒名气更大影响力更强,看客心态如此,难怪每个人都有“上头条的冲动”。

王全安嫖娼如何导演“雨绮的婚事”,这既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话题。其家庭矛盾如何解决,如何求得谅解那只是“别家私事”,大可不必“流着鼻血”强烈围观。真正值得拷问的是,如何在约束一个名人行为的同时,举一反三做好自我言行的审视,如何在彰显德与法刚性的同时,实现个体的表里如一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堂吉伟德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1370 2014-09-16 00:00:00 二 王全安嫖娼<BR/>如何导演“雨绮的婚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