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微信预约”
能否让“挂号”变轻松?
DNA鉴定羊肉串的“小事”
不该由大学生提醒
蓝翔斗殴
指向职教的规则失范
景区门票逢节必涨如何解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景区门票逢节必涨如何解决?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如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3日,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此后9月16日,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每人次105元调整为130元,执行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起。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06版)

这厢是公众一致反对景区门票上涨,认为“大好河山”凭什么你圈起来就要收费而且贵得离谱。那厢正如报道所称,尽管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而且是涨价涨得“一肚苦水”“满腹委屈”——景区总会说,你们总不能让我们赔本经营吧。

景区门票一路上涨注定只能无解吗?显然不是。比如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接受采访时称,应该建立起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基础。也就是说,景区是否赔本经营、是否应该涨价,还是得拿透明的账本说话。当然,延伸刘思敏的建议,景区门票涨价也应该有必要的听证等环节。因为事关公众利益,门票涨价不能“想涨就涨没商量”。

事情显然不是这般简单。众所周知,因为国内外景区管理理念的差异,如今不少地方在景区定位是“非盈利性”还是“盈利性”一事上,都说不清道不明。加之不少地方将景区视为“摇钱树”,不给财政拨款而是伸手要钱,被承包出去的景区只能依赖“门票经济”:一些景区的经营压力可能确实存在。更因为景区自身发展和景区周边综合经济的发展“各自为政”——景区涨价也就只会考虑自身利益,不会考虑区域内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做大做强。

所以在刘思敏看来,地方政府不应向门票涨价抱以过多诉求,反而可以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向树立地区品牌、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等转化,比如杭州市采取的西湖免票举措经验就可以借鉴。西湖自2003年开始实行免费,数据显示,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但现实而言,西湖免票模式几成孤例。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之外,地方已在“闷声发财”的不积极,以及对公众利益的漠视,应也是主因。这一方面需要相关管理方更多尽到管理责任——既然国务院撤销“假日办”同时设立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被解读为“政策用意就是促进假日旅游转向带薪休假”——那么让更多的景区门票价格“平民”下去,也算是尊重公众休假权、激励公众休假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正如相关专家所言,应当改变我国境内景区的收费模式和生存模式,注重公益性明确名胜古迹景区的定位;同时景区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如此多方努力,景区门票逢节必涨的势头理应有所改变。

□晚报评论员 李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2468 2014-09-19 00:00:00 五 景区门票逢节必涨如何解决?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