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蔬果不用买 教学楼顶现摘现采 喧嚣的都市,想找一片安静的、郁郁葱葱的菜园,越来越难。而郑州39中不仅有这样一个园子,还开在教学楼顶,是学校“开心农场”种植社团的活动地。在这个菜园子里,同学们认知各种瓜果,还亲手耕种,感受收获的快乐。 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文 马健/图 园子分成20块,种着不同的蔬果 “开心农场”就在郑州39中一栋5层教学楼顶,绿莹莹的叶间,一片白色的韭花迎风摇动。 园子约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被分成20块,每块种着不同的蔬果。“这块是西瓜,今年是第一季,结的小,这是南瓜,这是西红柿……”社团辅导老师石浩兵介绍。 正值出花生的季节,园中也有一小片花生地,10多名社员准备趁着大课间出花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先认清了花生秧,然后轻轻一提,一串串白胖的花生连着根须冒了出来。 “原来花生是这样出来的啊。”恍然大悟间,他们已经把花生的种植方法、生长习性等熟记于心,而社员们学到的远不止于此。 为“农场”特制教学楼楼顶 园子占了整栋教学楼顶的一半,土层厚约70厘米。在新建教学楼时,特制了这半部分的承重和防水。 据郑州39中团委书记史治国介绍,新建教学楼时就考虑到要为学生们开设一片菜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乾坤,亲近自然正是目前很多学生欠缺的。学校是想通过种植活动渗透进生命教育。” “开心农场”一开社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从自愿报名到层层筛选,真正热爱生物、热爱劳动的同学被选入社,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在园中挥洒着汗水,3年的经营,“农场”已初具规模。 “很多同学刚开始没有劳作经验,但是他们有兴趣,有热情。”石老师说,农场的土是同学们翻的,地是大家浇的,就连小路的石砖都是大家一块一块运上来的。 社员们分组轮流照看园子 “开心农场”种植社团成员主要是七年级学生,共有6个小组构成,每个小组5到6人。具体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利用七年级活动课时间统一活动,其余时间由各小组负责分派任务,大家就利用课间、放学等时间,努力保证着园子的浇水、施肥、照顾幼苗等工作按时进行。 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学会了劳动技能、合作分享和探索创造。如今社员们各类时令菜吃了一茬又一茬,他们都期待着更大的收获。 社团心语 辅导老师石浩兵:开心农场的成立,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真正走出课堂,亲身体会种植作物的乐趣,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实效性。 社员仲之韵:作为生活在城市的90后们,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农田,开心农场给我们提供了条件,使我们在身心放松之余,感受劳作的不易,理解到凡事都要靠努力才能有收获,也为我们在学习生物和其他学科方面有了更好的帮助。 之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