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郑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白天在中牟挤奶,晚上梦回淅川种地”两个桂花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白天在中牟挤奶,晚上梦回淅川种地”两个桂花的故事
习惯了干农活,柴桂花在新家院里也种上了菜

两个桂花,一个姓柴,一个姓王;两个石井村,一个在淅川,一个在中牟。

曾经,两个桂花都以为自己要在淅川县石井村度过下半生。因为南水北调,她们一起来到了中牟县石井村,从放牛种地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工人。

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习惯到习惯,从务农到务工,桂花们已扎根郑州。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文 周甬/图

这辈子也忘不了那一天

2010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柴桂花一辈子也忘记不了这一天。

那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村干部就到家里催促上车。她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时,忍不住回眸看了一眼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顿时感觉一阵心酸。

随后,和淅川县金河镇石井村482口村民一样,柴桂花坐上了驶往郑州市中牟县的大巴车,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故乡。

柴桂花刚坐到座位上,听见了摩托车发动机声,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名女子来送亲人。“姐,你要照顾好自己……”女子话没说完,车上另一名女子已泪如泉涌。柴桂花赶紧将头扭过去,用手绢擦拭眼泪。

刚出村,车开得并不快。孩子们在车厢过道里嬉闹。移民工作人员拿出火腿肠、面包、矿泉水等发放到大家手中,这可乐坏了孩子们,他们剥开火腿肠塞到嘴里,开心地吃着、说着、笑着。

孩子们知道,这次要去大城市省会郑州了,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以后就要生活在那里了。他们对离开故乡并没有多大的感受。大人们就不同了,沉默着,很少有人说话。

不但母亲哭了,父亲也哭了

同坐这辆大巴的,还有一个叫“桂花”的女人,姓王。

“桂花,快看,你县城的二爹(二叔)送你呢。”王桂花赶忙扭头向车窗外看,但大街上人山人海,二爹在哪里,他还好吗?几分钟后,车已缓缓向前行驶了,任凭她找遍人群,仍然没有看见二爹的影子。

其实,得知将要移民郑州的消息时,60多岁的二爹到王桂花家看望过。随后,王桂花一家也去县城看望了二爹。王桂花没想到,二爹拖着年迈的身体在他们出发时又来送行了。

王桂花婆家和娘家父母是一个村的,由于父母年迈,她常在娘家居住。虽是一个村的,但父母家因为地势较高,没有移民到郑州。

以前,王桂花去广州、深圳短暂打工时,思念她的妈妈不时会偷哭。这次,女儿要移民郑州,以后就在几百公里外定居了,不但母亲哭,父亲也哭了。

离家前十几个晚上都没睡着过

和王桂花一样,柴桂花也早早地就到所有的亲戚家去告了别。同时,她没有忘记给故去的父母告别。

和河南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烧纸、放鞭炮是石井村祭奠逝去祖先的习俗。那几天,天天有人放鞭炮,特别是动身前一天,放鞭炮的最多。

第二天就要出发了,8月16日晚,有人掂来白酒,有人拿来花生米,几个人坐在一起喝酒。当地有个习俗,就是大年三十“熬百岁”,那天晚上,很多人通宿达旦熬夜,和过年一样在“熬百岁”。“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离开老家前,十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过。”柴桂花说。

“白天在中牟,晚上梦回淅川”

柴桂花是石井村地地道道的农民。花生、芝麻、南瓜、红薯……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是她的拿手戏。平日里,她和邻里街坊一起扛着锄头去地里干农活,累得腰酸背疼,手上磨出了茧子。

每当庄稼丰收,她就拿出一部分送亲人,亲人们也拿来别的庄稼相赠,其乐融融。

石井村有很多女人会织丝毯,两个桂花都会这门手艺。

2000年后,石井村织丝毯的人越来越多,丝毯织好后,有人到家里回收,这门手艺为她们增加种地之外的收入。“你织好了吗?你多少天能织好?你的丝毯卖了多少钱?”曾几何时,这些都是村里女人相见的问候语。

“经常梦见在淅川老家种地,不知道梦见多少回了。那时,秋收后我们村的女人开始织丝毯,长3尺,高5尺,织好后能卖1500块,到中牟后还做过织丝毯的梦。”柴桂花说,“我白天在中牟,晚上在淅川”。

柴桂花淅川老家有5间老房子,都已破旧不堪。移民到郑州后,这些房子要拆除,她以500元卖掉值钱的木什和家具。“桂花,你家房子给拆了!”她搬到郑州不久,接到这个电话时,心里依然不是滋味。

房子拆之前,柴桂花和孩子们都用手机拍过照片。来到中牟后,想老家时,她常打开手机看看。后来,手机被3岁多的孙子拿去玩,删去了部分照片,让她感觉非常可惜。

柜子、床、洗衣机、电视机……从淅川来郑州,她带来了一些值钱的家具、家电,睹物思人,看着这些老物件,她总会想到老家的亲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3319 2014-09-24 00:00:00 三 “白天在中牟挤奶,晚上梦回淅川种地”两个桂花的故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