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郑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个桂花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个桂花的故事
“来这儿后,家里人都成能赚钱的了”
几乎家家户户都放着这张名片
养牛场带动了村里100多个人就业

“和淅川比,这里厂子多,就近打工的多。处于郑汴产业带,到开封市区只有10多公里的距离,发展空间大。以后还可以向外租房子。”

“村里的人说,给10万元现金也不想回淅川去。”

“给10万现金也不回淅川了”

和很多移民一样,初来中牟时,柴桂花并不习惯。搬入新家,东西摆放整齐后,她到各个房间里看了个遍,感觉跟到了别人家一样。

和柴桂花一样,新房子、生活习惯、种地工具等,都让王桂花觉得陌生。

淅川的锄是向后拉着锄草,而中牟的则是跟个铲子似的,向前推着锄草,王桂花用不惯。两个地方的镰刀也不一样,她上次回淅川时专门买了两把镰刀。

喝茶,在中牟就是喝白开水,而淅川则是茶叶水。去饭店吃饺子,王桂花也不习惯。“俺那里饺子都有汤,这里是盘子里盛着,蘸着醋吃,汤要另外盛一碗。”

语言上也有差别,有些淅川方言,中牟人听不懂,需要慢慢解释才行。

不过一年多以后,这些问题柴桂花都适应了,而且还喜欢上了,“习惯了就好了,村里有的人说给10万元现金也不想回淅川去”。

现在,石井村的移民们和中牟当地人开始通婚。前一段时间,石井村里就和附近的西吴村结了一门亲。

石井村的孩子们和中牟当地人在一起上幼儿园,石井村的孩子们从小就会说普通话和中牟话。

“一家人都是能赚钱的”

从小和牛结缘的两个桂花,在七八岁时就在淅川老家放牛,来到中牟后再次和牛结缘。这次不是放牛、养牛,而是挤牛奶。

“在郑州市、中牟县及官渡镇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石井村与河南瑞亚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河南一流的养殖基地,主要用于奶牛养殖、生态牧草及莲藕高效无公害种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1亿元,建成现代化高标准奶牛棚五座共3300平方米,引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纯种奶牛2000头。由于养牛场占用村里土地,每天每亩地给村民1200元钱,5年后要上涨20%。”谈起村里的发展,石井村支书王建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养牛场紧挨村庄,现在带动了村里100余人就业,柴桂花和王桂花就是其中两个受益者,当上了挤奶工。

一个班8个工人,一天要给800头牛挤奶。上班时间是早上6点到上午9点和下午2点到5点半,下班后走路不到10分钟就能回到家,中午不耽误给家人做饭。这样轻松的工作,还有不少的工资,每月工资1800元,加上奖金可拿到2200元钱。

“呵呵,一家里都是挣钱的。”谈起家里的收入情况,柴桂花不由笑出声来。

柴桂花的老公在郑州工地做钢筋工,一个月两三千元,大儿子在温州上班,二儿子在郑州搞装修。

“这个养牛场非常好,干活心情也好,前几天,省领导还来厂里,我都看到了。”柴桂花说。

“和淅川比,这里厂子多,就近打工的多。处于郑汴产业带,到开封市区只有10多公里的距离,以后发展空间大。”柴桂花说,等着以后,就可以向外出租房子。

回家次数

由每年五六次缩短一半

在中牟县石井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放着一张名片——“淅川至中牟,全程高速豪华客运”。

“不能让距离隔断了亲情,经常不回去,亲情就断了。”只要是老家至亲送闺女、生孩子等大事,王桂花每次都要回去。以前,她每年要回去五六次。今年当挤奶工后,她回去了两次,因为“每次回家都要请假”。

今年3月,亲家母病重住院,她回淅川待了10来天。除了在医院照顾亲家母外,还专门回老家看望了年迈的父母。

王桂花的第二次回家,是今年4月份公公去世时。

王桂花的公公喜欢喝酒,身体本来就不好,年后又摔了一跤,病情加重。在中牟县一家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病情不见好转。由于在老家的医院有熟人,老人就转院到淅川治疗。

11天后,老人去世了。

“公公死的时候,屋子里都是我们的亲人。”王桂花说,那次和亲人见面是近几年聚得最齐的一次,中牟这边的亲人也都回去了。“来中牟以前,公公就交代过后事了,他希望百年后回到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土地里,到中牟后还不止一次这样交代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3320 2014-09-24 00:00:00 三 两个桂花的故事KeywordPh“来这儿后,家里人都成能赚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