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郑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这儿安家,不再外出打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儿子娶了当地媳妇,还生了闺女
曾四五个月不回老家就不得劲的他,也渐渐习惯新家
“在这儿安家,不再外出打工”
陈明耀两口抱着孙女十分开心

儿子娶了当地媳妇,还生了闺女

曾四五个月不回老家就不得劲的他,也渐渐习惯新家

3年前,陈明耀一家4口住在淅川县上集镇蛮子营村;3年后,陈明耀一家6口住在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村。对于四五十岁的父辈来说,20多岁的小伙子敢闯敢干,没有那么浓的思乡情结。陈明耀的儿子刚来到郑州就喜欢上了新家,小伙子刚来郑州1年就娶了个新郑媳妇,不久前还生了个女儿。

在儿子的感染下,思乡心切的陈明耀和妻子都留了下来。生活条件比故乡好,工资比故乡高,陈明耀说他要扎根郑州。如今,他回老家淅川的次数越来越少,郑州已成了他的故乡。 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文 周甬/图

结合:儿子娶了

当地媳妇

今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是个吉祥日子,44岁的陈明耀得了个孙女。孙女6斤6两,加上出生时间,有很多吉祥的“6”。

儿媳妇姓高,一家人给孙女起了响亮的名字——陈高歌。

2011年8月12日陈明耀一家从淅川迁到新郑。一年后,陈明耀的妻子刘凤英在梨河镇一所初中的餐厅帮忙时,餐厅老板给儿子牵了红线。

“给介绍的女孩是梨河镇高辛庄村人,很漂亮,在新郑市区上班,我们对媳妇很满意。”刘凤英提起儿媳妇眉开眼笑。

融入:女儿说话跟新郑人一模一样

陈明耀一家搬到新郑后有一套两层楼,儿子没有单独的房。“儿媳妇好得很,不要车不要房。我们听说新郑不少女孩家都是没房没车不结婚,我们亲家从没说过这回事。”

和陈明耀的儿子一样,新蛮子营村还有一些移民和附近村庄结亲,联姻后,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慢慢融合。

陈明耀还有一个12岁的女儿,现在上初一。女儿口音改得很快,现在说话跟新郑人一模一样。

转变:“你回就你回,我不回”

现在挺好,但刚搬到新郑时,陈明耀一家人经过了艰难的思想斗争。

一排排新楼房,有自来水、天然气,比以前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一大截,但在老家生活几十年的陈明耀身在新郑,心却在淅川。

陈明耀的父母也都在新蛮子营居住。“在老家生活几十年的他们不想离开,我说这是国家政策,他们最后同意搬家了。”

刚来新郑时,陈明耀还想去淅川打工,他希望妻子、儿女都跟着回去,“你回就你回,我不回。”儿子不同意回去,妻子看儿子不回,也说,“两个孩子不回,我也不回。”没办法,陈明耀只好留了下来。歇了一年后,陈明耀开始干老本行——蜘蛛人。

生活:爬高上低,一天挣200元

新蛮子营村有几个村民常到新郑市区以及周边乡镇打工,陈明耀经他们介绍到新郑市的工地干外墙保温工作。每天吃了早饭,陈明耀就骑摩托去工地,晚上收工后回家吃饭,每天工资170元钱。

那个工地活结束后,陈明耀又经人介绍去新郑市龙湖镇一建筑工地,继续干外墙保温的活。工资慢慢上涨,今年已达到每天200元。他租住在龙湖镇,租金每月200多元。吃饭在小餐馆,面条、馒头,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饮食。

三五天回一次家,骑摩托1个小时就能到。“俺那儿规矩,男子汉不洗衣裳,干一天活也累,都攒着拿回家洗。”他笑着说。

“二三十层的高楼,腰上系着安全带,干这行最重要是注意安全。”陈明耀的哥哥弟弟也在龙湖干和他一样的工作,干活时常碰到老乡,大家聊起乡情,很亲。

未来:安家新郑,不再外出打工

移民们搬到新郑后,除打工挣钱,还可坐享其成。新蛮子营村支书、主任陈国定说,村西部975亩土地流转给了河南省国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每年每亩给村民1200斤一级白麦,一些村民还在公司打工。村东部500亩蔬菜用地列入移民后扶项目,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

新蛮子营村里有一辆面包车,经常回淅川拉人,非常方便。“没事不回去,都花钱。”

陈明耀兄弟多,他和村里邻居也交往很好,过年过节不上工地干活,就和亲友们打打牌,娱乐一下。

曾经四五个月不回淅川就感觉不得劲,现在习惯了,去年冬天至今还没回去过,“时间长了就搁下了”。

他说,经常有老板打电话让他去外地打工,他都拒绝了,“要在这儿安家,不再外出打工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3321 2014-09-24 00:00:00 三 “在这儿安家,不再外出打工”KeywordPh儿子娶了当地媳妇,还生了闺女
曾四五个月不回老家就不得劲的他,也渐渐习惯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