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女汉子”苦尽甘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女汉子”苦尽甘来
给人做了18年风干鱼,移民后成了鱼庄老板
新郑梨河镇上的新蛮子营移民新村的彭新亭在自家屋子内开起了家乡特色的饭馆,生意很火爆。

彭新亭,一个中性的名字,主人却是个能干的弱小女子。说她弱小,是因她只有1.5米高的个头、80斤的体重。挑水做饭、贷款养猪、种菜卖菜……彭新亭在淅川生活很苦,那时她家所处位置是“淹地不淹人”,属于可搬可不搬的情况,但她主动响应国家政策搬迁到新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

“苦尽甘来。”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变化。如今,她在新家开了一家鱼庄,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成了她的座上宾。 郑州晚报记者 王军方/文 周甬/图

淅川生活:一天到晚都在为生计奔波

彭新亭本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人,后嫁到淅川县上集镇蛮子营村,育有两子一女。大儿子23岁,二儿子13岁,女儿3岁,丈夫、婆婆身体都不好。去年年底,她喜添了孙子。

“以前没吃过白面馍,1991年结婚时,家里一点玉米糁都不舍得吃。”

为了改变生活状况,别人睡觉时她却忙里忙外。早上挑水下地干活,白天去县城打工,晚上还要挑水做饭,吃过晚饭还要喂猪。结婚时100斤的她最瘦时只有72斤。

那时家里地少,都是山坡地,种地不易。彭新亭每天一大早去收了菜打成捆,再挑到集市上卖。

娘家兄弟姐妹7人,姐姐的女儿比她还大,在淅川县城做鱼生意,让她去帮忙。“我干活实在,别人一天开20元,她给我开30元。”

当时正遇上生猪行情低谷,她抓住机会买了近20头猪娃,白天卖鱼,下班喂猪。四五十元买来的猪娃,四五个月就出栏了。生猪行情好转,一头猪卖到六七百元,她捞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可2000年猪蓝耳病突发,让她血本无归。“当家的”跟她闹离婚,她的生活又开始走起下坡路。

移民搬迁:20年水不用再挑了,女人“解放”了

2011年8月12日搬迁前,她专门到新蛮子营村考察,发现这里到梨河镇区步行只有10分钟,开车到新郑市区也差不多10分钟。

“我老家属于可搬可不搬的情况,淅川老家距离淅川县城虽然只有4公里,都是山窝窝,早上看太阳都是从山顶升起,所以我坚定信心搬家。”她说。

她有两个儿子,来到新郑后分得两处楼房,紧挨在一起,门前道路十分宽敞。“拧一下水龙头,水哗哗就流出来,挑了20年水,钩担终于能扔了。”在老家,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则在家里挑水种地。搬迁至新郑后,很多女人也开始打工,完成了农民到工人的转变。

新郑惊喜:“饭店一开可火了”

2012年107国道拆迁,一个被拆迁饭店的老板找彭新亭,要租她家的房子,但彭新亭没同意,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开饭店。

“没想到,一开可火了,新郑市好多人都来吃。”彭新亭的鱼庄和其他饭店不一样,不是顾客想吃啥点啥,而是她做啥顾客吃啥。客人来了后,她先问几个人,然后根据情况给顾客规定菜的数量,馒头免费吃。

她最拿手的菜是“一鱼三吃”,一桌五六个顾客,加上两个凉菜、一个热菜,送蒸馍,一共200元左右。她的生意赢得了很多顾客,一天最高营业额竟达到5800元。

未来:让丹江口风干鱼走出河南

跟着外甥女打工,彭新亭学会了杀鱼、卖鱼,还学会了做风干鱼,一做就是18年。在淅川每年秋收后,她就开始做风干鱼,一冬天能做几千上万斤。

现在,她把这个手艺带到了新郑,很多人吃了都说好。前段时间一个老乡将她做的风干鱼带到北京,北京的朋友说非常好,还建议注册商标大批量生产。

彭新亭计划注册后投资4万元上设备、买包装盒,批量生产风干鱼。

石磨、石磙、门墩……她家门口放着许多石头,她说,其中不少是从淅川老家带来的。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但她对老家仍有很多留恋,最割舍不下的是淅川哥哥的那块“菊花石”——薄薄的一块石头,滑溜溜的,两侧都能看到漂亮的菊花,还带着花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3322 2014-09-24 00:00:00 三 “女汉子”苦尽甘来KeywordPh给人做了18年风干鱼,移民后成了鱼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