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登封播报 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嵩山红衣导游:播撒文化天地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嵩山红衣导游:播撒文化天地间
——登封市嵩山文化宣传队老干部志愿者(红衣导游)七年义务奉献纪实
原嵩管委主任、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周(左一)向外国游客讲解嵩山文化
登封市政府党组成员、嵩管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弋群立(左二)听红衣导游讲嵩山

他们,用7年的坚守,向世人展示登封这座城市的温情;他们,花甲之年播散浓情,让游人知晓爱不分年龄;他们,退休之后勇敢追梦,热情积极的心态感染众人;他们,登封市嵩山文化宣传队老干部志愿者、一群身穿红色唐装的“可爱”老人。7年来,他们义务做导游,讲解嵩山、宣传嵩山、爱护嵩山的一草一木。为了嵩山,他们燃烧全身的激情和热量,被游客亲切地称为“红衣导游”。

记者 袁建龙

登封播报 刘俊苗

通讯员 王喜娜 文/图

来嵩山风景名胜区参观旅游的中外游客,走进嵩山、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和观星台等景点,都会眼前一亮,每个景区都有一群身着红色唐装的老年义务导游员。他们一边为游客讲解,一边为游客答疑解惑。在他们值班的服务台上,还放有介绍嵩山文化的书籍和游客意见留言簿。

“2007年,登封市开展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那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除少林寺外,其他景点的宣传力量比较薄弱,导游力量不均衡,我们就根据自愿参加原则,组织退休老干部成立了这支义务导游队。”原嵩管委主任、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周,提起这支队伍成立的初衷时说。

7年来,他们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4436批、675687人次,义务文艺演出506场,观众达351600人次,编写《嵩山传说故事》《大法王寺》等嵩山文化丛书,另有摄影集5部。获得郑州市“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登封市“2012感动登封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如今,这支队伍共有120人,平均年龄60岁,都是登封市退休的优秀“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艺术家、老专家和老党员,他们在嵩山风景名胜区为来自中外的游客奉献着自己的夕阳余热。

夕阳无限好

晚霞暖嵩山

6个工作平台,在美丽嵩山绽放光芒

为了保证嵩山志愿者宣传活动能够持续开展,嵩山红衣导游创新了“学嵩山、讲嵩山、唱嵩山、写嵩山、拍嵩山、爱嵩山”6个工作平台。

学嵩山。建队之初,队员中90%没有接触过嵩山文化,为当好一名导游,嵩阳书院中队李秉锡先后花费近千元买书学习;有的夜晚睡梦中还在背导游词;有的因病住院,病床上还在阅读嵩山文化。

讲嵩山。一次,李德琛接待了美籍华人袁园一行,他介绍了嵩阳书院的概况和儒学知识,讲解中还穿插英语,把自己编写的嵩山文化谜语加进讲解内容中,认真风趣的讲解,感动了这批游客。

唱嵩山。30多位老艺术家组成嵩山文化宣传队文工团,以嵩山文化为内容,编写了《申遗颂》《文物颂》等文艺节目30多个,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在嵩山景区义务演出。

写嵩山、拍嵩山。红衣导游为了增加宣传渠道,从队员中抽出善于写作、上网和摄影的老同志成立通讯组、摄影组和网络组,编写《嵩山文化丛书》、拍摄风景照片和身边的人,把文章和照片发布到网上,加强对嵩山文化的宣传。

爱嵩山。嵩山红衣导游在义务讲解和文艺演出的同时,学习雷锋精神,贴心为游客服务,把游客当亲人。他们拒收红包,在景区捡拾垃圾,保护古树名木。用人间大爱,为游客送去服务,送去欢乐和感动。

件件小事情,演绎大感动

“敬爱的李爷爷您好!来到河南旅行,嵩阳书院这段路程令我很开心。您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又妙趣横生的讲解,让我的游览充满色彩,您的一举一动,让我感受到了您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这些都成了我最珍贵的回忆。”这是今年7月南开大学一名学生寄给李德琛的一封信。

2012年国庆期间,法王寺内红衣导游弋爱香正在为游客讲解,突然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大哭起来“要找爸爸”。弋爱香心疼地拉着孩子的手,像奶奶一样一边安慰他不要哭,一边帮孩子找爸爸。感动得小孩的爸爸在留言簿上写道:“感谢弋老师为我儿子找到家人,我代表儿子丁嘉峪向登封市老干部义务导游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3年,中岳庙队员雷德臣下班时碰到一名智障女孩找不着家,女孩听不懂询问也不说话,无论用什么办法沟通都置之不理。最后,雷德臣借助媒体才帮这名女孩找到家。

他们这些助人为乐的精神,勾起游客心底最深的感动。搀扶上年纪的游客上台阶、为年轻大学生宣传嵩山文化、帮失主找物品等,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帮游客解决最常出现的问题,为游客拂去游玩时的不快。

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红衣导游在行动

登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红衣导游也在积极行动。

2007年,登封天地之中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红衣导游积极参加申遗活动。为展现嵩山天地之中文化内涵,充实档案材料,专门抽出7名队员直接参加申遗指挥部宣传组工作。同时组织百余名队员深入城乡社区、田间地头、古寺庙宇座谈访问,为充实申遗内容,收集整理嵩山传说故事228篇,组织老干部捐赠各类文献、图书、照片、音像实物资料53件。

2011年以来,为了向在校学生和青少年宣传天地之中和嵩山文化,根据登封市统一安排,红衣导游抽调专人参加嵩山文化进校园报告团活动。清明节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宣传嵩山红色文化;组织红衣导游参加登封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举办的“郑州市道德讲堂”; 参加“河南省百城万场文化活动——走进嵩山”活动和纪念第八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开幕式文艺演出等诸多活动中,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宣传嵩山文化,为登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尽心出力。

7年坚持不懈,感动全中国

7年的坚持,红衣导游现已成为宣传登封形象的名片,成为老干部人力资源优势和嵩山文化优势的完美结合。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红衣导游”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能长期坚持下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让登封这些老干部成为嵩山文化宣传的一支生力军。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市文明办主任徐西平在嵩山看望红衣导游时就曾亲切题词“红衣导游,老有所为”。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在看了红衣导游的7年工作总结后满怀深情地批示:“向红衣导游致敬!”登封市政府党组成员、嵩管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弋群立在景区为红衣导游题词“做法独特,效果明显,精神可嘉,潜力很大”,赞扬红衣导游是嵩山风景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虽有社会各界褒扬,但实际工作中的红衣导游却始终没忘自己是一名老干部志愿者,都明确制订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学习,我奉献,我健康,我快乐”。自觉自愿,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甘守清贫,放弃高薪聘请,以满腔的政治热情投入工作,并在创新中起步,在创新中奉献,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快乐,通过创新工作,使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成为全国老干部志愿者为旅游事业发挥作用的典范。

如今,带着社会各界的鼓励,红衣导游越干越成熟、越干内容越丰富、越干办法越多,令前往登封旅游的全国游客动容,他们的故事也因此感动中国、影响世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3524 2014-09-25 00:00:00 四 嵩山红衣导游:播撒文化天地间KeywordPh——登封市嵩山文化宣传队老干部志愿者(红衣导游)七年义务奉献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