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跪着给人送花生
求帮找儿子
■寻人
■开车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金水河畔发现两枚炮弹
谁扔的,吓人一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俩都是父母双亡被亲戚收养
后来,一个留在了周口,一个去了新疆
■寻人
翻拍自范家亮寄来的结婚照

他俩都是父母双亡被亲戚收养

后来,一个留在了周口,一个去了新疆

60多年前的小伙伴,你现在好吗?

昨日,70岁高龄的巴明德老人,委托他在新郑工作的儿子致电本报,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帮助找到他儿时的玩伴。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一别就是60多年

60多年前,五六岁的魏双印、范家亮见了面,他们是姑表兄弟。他们的命运十分相似,两人的父母在他们三四岁的时候先后不幸去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几乎形影不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魏双印跟着二姑一家留在了郸城老家,搬到了巴楼村,改名巴明德。而范家亮却被亲属带去了遥远的新疆。

分别时他们依依不舍,抱头痛哭,约定尽快再见。没想到,一别就是60多年。

生活越来越好,重逢叙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巴明德老人现在周口郸城县农村务农。他和范家亮在一起的时候,是在周口市沈丘县留福镇范营大队毛营村。

昨日下午,郑州晚报记者拨通了老人的电话。他说,七八岁上小学时分开后,他一直在打听对方的消息。

1968年左右,他收到一封寄自乌鲁木齐的信,拆开一看喜出望外,原来是范家亮寄来了他的结婚照。从信上得知,范家亮在当地一家水泥厂工作,成家立业。

这之后他与范家亮又中断了联系。

再后来,听老人们说,10年前范家亮曾回来过一次。他退休后与人合伙办了一家银粉厂,他的儿子还办了建材化工厂,发展得不错。范家亮应该也找过巴明德,但因为巴明德搬了地方,改了姓名,他都不知道,很难找到。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巴明德老人想与范家亮重逢叙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本报将联合乌鲁木齐当地媒体,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如果你知道范家亮的相关信息,请致电本报热线96678,或给本报官微官博留言,也可致电巴明德老人的儿子巴先生的手机:15093419330。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5747 2014-10-10 00:00:00 五 ■寻人KeywordPh他俩都是父母双亡被亲戚收养
后来,一个留在了周口,一个去了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