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文化产业周刊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环肥燕瘦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辛亥功臣张振武之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巧女手上纳子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豫北农村经常会看到,几个女孩围坐在一起,小手抓着一把“子儿”上下翻飞,口中还低吟口诀。这就是那时候在女孩中流行的游戏“纳子儿”。

“子儿”一般是用蓝瓦片制成,这需要父亲或哥哥来帮忙。找几个蓝瓦片,砸成大衣扣子大小的圆柱形,再磨光即成。纳子儿锻炼的是五指的灵活性与眼、手配合的能力。

纳子儿是两个人以上玩的游戏,只用一只手,共十二个子儿。通常,先以“抓子儿”的办法决出谁先开始:单手将十二个子儿一起抛向空中,然后用手背接,手背接住的子儿再抛向空中,再用手抓一下,谁抓的子儿最多,谁先开始。游戏的程序大概如此:把十二个子儿中的十一个放在地上,另一个拿在手里作为“天子儿”,把天子儿抛起来,在天子儿没有落下的时候从地上的十一个子中拿起一个,然后再接天子儿。这叫“纳一”;接下来“纳二”,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天子子儿落下之前从地上纳起两个子儿。以此类推,最高是“纳五”。从纳一开始顺利完成纳五,就算赢了一小局,可以从十二个子儿中拿出一个归自己所有。

接下来的游戏,是将剩下的子儿抛向空中,用手背接一下,再将接住的子儿抛一下,用手掌接住,接住几个子儿就从几开始纳,如果接不住或者只接住两个子儿,即为失败,交给下家进行。如果赢了第二小局,下一小局采用同样的办法进行。游戏中,手里的子儿与天子儿都不能掉落。犯规了,就要交出游戏权,换下家玩。只要不犯规,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等到只剩下三个子儿,就不再“纳”了,改为“端”。“纳”是用手掌和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把子儿从地上收起来,而“端”的意思则是用食指和拇指把子儿从地上捏起来。到剩下两个子儿的时候,便改为“袅”了。“袅”也是一种动作花样,难度更大一些。地上只剩下一个子儿,就该“拍”了。“拍”没有什么难度,只是表示游戏的结束。最后,根据得到的子儿的多少决定名次。

因为需要坐在地上,纳子儿一般都在夏天玩,树阴下、过道里、胡同口等比较凉快的地方就成了女孩子游戏的场所。春秋天玩的就很少了,冬天几乎就不玩了。

纳子儿适于多人参与,花样多,很有魅力,曾经在豫北的乡村风靡一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5777 2014-10-10 00:00:00 五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