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文化产业周刊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环肥燕瘦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辛亥功臣张振武之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王国华专栏 野史新说

我一直对潘仁美(潘美)的遭遇耿耿于怀。在民间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他是个反派大主角。有他作梗,杨家将始终收复不了幽云十六州;有他使坏,杨家父子战死疆场,尸骨不全;有他撺掇,杨门女将被迫披挂征衣上战场。但史书中的潘美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其人与赵匡胤交情深厚,曾拥立赵匡胤做皇帝,常年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他与杨继业有着共同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效忠。二人只有很少的合作,潘美虽有所疏失,但责任并不大。而评书中,潘仁美一生与杨家为敌,理由竟然是他私通大辽国,要当宋朝的皇帝。封建年代,叛乱是最大罪恶,屎盆子扣到这份上,已经让人无话可说了。

一个人、一个家族好到什么份儿上,要看他的对手坏到什么份儿上。这就是我们上千年来的思维方式。为了表现一个人多么忠义,一定要把他的对手编排得坏得没边儿才行,哪怕是无中生有。为了衬托英雄之伟岸,多少无辜者被拉来垫背。民间戏曲《杨八姐游春》中,同样私通大辽国的还有一个叫刘文晋的人。此人是神宗刘皇后的哥哥,仁宗皇帝的舅舅,时任兵部尚书。他为了帮仁宗皇帝抢杨八姐入宫,竟带着兵马攻打杨府,最后自然被杨府打败,于是仁宗幡然醒悟,不再为难杨家。整个故事无聊到蛋疼。但没关系,杨家将“刚正不阿”、“不事权贵”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出来了。这么一深究,“文革”期间的“高大全”形象也不是天下掉下的,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在里面,只是被发扬光大了。

西河大鼓和评书中有个传统节目,叫《杨金花夺印》(又名《三下南唐》、《呼杨合兵》等)。在这里,狄青、狄龙父子又成了反面典型。平西王狄青举贤不避亲,保举长子狄龙挂帅征南。包丞相提议在校场比武七天,以武艺高低论英雄。仁宗爱才,赏赐狄龙半副銮驾,狄龙仗着这半副銮驾,路经杨府非但不下马,还命人推倒上马牌、下马牌,怒打老总管杨洪。杨排风告知小姐杨金花,主仆二人女扮男装,小校场比武夺印。狄青恼羞成怒,兵困天波杨府,等等等等。我很小就听这个故事,后来在史书中看到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的丰功伟绩时,脑子空白了好半天,才确认此狄青就是彼狄青。连狄青这样的人都能成为杨家的敌人,还有谁不能?

英雄和好人不好做,需要有超常的智力体力和忍耐力,需要承担很多,但不一定与身边所有的人为敌;身边人可以用人性的弱点衬托他,何必一定使用人性之恶?二元思维,贻害匪浅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5780 2014-10-10 00:00:00 五 无标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