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5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街村:大运河畔的“古文物博物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大型系列报道之十一
西街村:大运河畔的“古文物博物馆”

■核心提示

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建成于明朝洪武年间。它西滨大运河,南倚浮丘山,位于古城浚县的西侧。

西街村有着极为丰富的古文物建筑,宛如大运河畔一颗耀眼明珠。云溪桥、明代古城墙、文庙、翰林府、刘氏宅邸等古建筑不胜枚举,“仅国家级的就有5处之多”;“岁寒双秀”、“云溪燕语”、运河码头、姑山庙会等自然人文景观更是星罗棋布,让游人目不暇接,堪称一座“古文物博物馆”。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浚县报道

古宅、文物星罗棋布

冷风来袭,一夜入秋。金色的十月,天高气爽。驶往西街村路两边金灿灿的玉米,晾晒着农家秋收的喜悦。

西街村位于古城浚县西边,甫入村落,便见一条大河纵横南北,直贯而去;河上一座青石古桥横卧东西,稳若巨磐。村干部李俊杰介绍,这河便是今年成功申遗的大运河(卫河浚县段),这桥,则是有着“浚县八大景之一”盛誉的云溪桥。

云溪桥是一座五孔连拱石桥,桥身由青石构成。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桥墩两端砌作分水尖,在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各置一卧姿的石雕水兽,低头引颈做吸水状,形象逼真。李俊杰介绍,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卫河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另一座是新乡的合河桥)。

缓步上桥,桥面的石板已被岁月磨得十分平滑。村民说,石拱桥下凉爽舒适,适宜燕子筑巢,燕子群居桥下。每当桥下有船只经过,燕群被惊起,场面蔚为壮观,于是就有了浚县八大景之一的“云溪桥下燕歌语”的自然景观和文人墨客的吟咏之词。

站在云溪桥上东望,便看到沿河而建的古城墙和古城门。城墙巍巍,高近6米,横亘近一公里。基部砌青石,上部砌砖,内实以夯土,白灰灌浆,坚固异常。城墙的南北两侧,有券形顶城门两个,北部的为水驿门,南部的为允淑门。据《浚县志》记载,城墙城门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西街村,古宅、文物可谓星罗棋布,光国家级的就有云溪桥、明代古城墙、千佛寺、文治阁、碧霞宫5处,其他古文物建筑更是不计其数,可谓‘五步一古屋,十步一文物’。”冯国相,浚县文史专家,对西街村的文化多有研究。

穿过允淑城门向前走不远,便是浚县老县衙和文庙。进庙前街,通过东大街,便到了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建筑的南山街。短短700米的南山街,两侧分布着刘氏宅邸、秦家大院、卢拔贡旧宅、李氏旧宅、陶氏古居等26处被认定的传统古民宅。这些老宅多为四合院结构,且均有高大的门楼和高门台,让人不由畅想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康熙御赐“贤哲遗庥”匾额

西街村的西大街,古时是浚县的南北交通要道,往来贸易的商贾络绎不绝,自明朝起便是商业大街,至今仍然热闹兴盛。

在热闹的西大街路南,一座有着100多间屋宅的古朴院落,便是世袭翰林府,也是西街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古宅门楼斜坡飞檐,门口精美的砖雕,彰显着大院旧主曾经的尊崇显赫。

举首仰望,翰林院门楼斜坡飞檐,挑梁木柱,气势犹存。走进老院,古色古香的大院内凄清安静,与近在咫尺的喧嚣大街恍若两个世界。

冯国相介绍,翰林与翰林院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唐代。唐代时翰林学士参与朝廷的机要事务,拥有实权,号称“内相”。到了明清时期,翰林院改从进士中选拔学士,由掌院学士主管,下设各级的任职人员统称为翰林。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返京路过浚县,端木谦(子贡第七十代孙)作为名门之后有幸迎驾觐见。康熙皇帝景仰圣门贤人子贡,遂封端木谦为翰林院五经博士,端木谦后代的长房长子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西巡回京时再经浚县,端木谦又受到召见,这次端木谦获得了御赐的“贤哲遗庥”匾额。

道光年间,端木谦后人大兴土木,在浚县古城西街建起显赫一时的翰林府,将“贤哲遗庥”制成匾,悬挂于府前门额。他的两个儿子成家后,翰林府被分为两个大院,东院称为世袭翰林院,西院称为世袭翰林府。

古碑记载大运河

繁忙盛景

南山街以西,便是闻名遐迩的姑山。这里松柏森森,风景静幽,分列着神宵宫、浮山寺、白衣阁三大古建筑群以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城墙遗址。神宵大殿面阔5间,四面有明柱回廊、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显得华丽庄严。

山门前的一座小亭子里,保存着一块元朝重修神宵宫的古碑。“这是我们的镇山之宝,碑文记录了浚县的起源、兴盛,以及历经各朝代的经济、政治及战事等,历史信息十分丰富。”冯国相说。

细细辨读,碑文上既有“高原峻圾,地曰浮丘,景胜气清,人迹罕至”等形容姑山静幽的文字,也有“其下视清河绵亘数百里,直西南而北……分流山趾,拏舟鼓枻,喘息靡暇”等碑文,记录了元朝时期大运河上撑船划桨、无暇喘息的繁忙兴盛景象。

姑山上用来祭祀的古建筑群,以及摩崖、石刻、松柏、峭壁等景观,为西街村带来了不少游客。据李俊杰介绍,姑山每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专家观点:

留古、复古、承古、用古

站在姑山观景台,西街村与浚县古城一览无余。俯瞰西街村,老宅的青砖灰瓦被现代化建筑重重围堵,已难觅影踪。

站在云溪桥头放眼望去,城墙巍巍,渡口依旧。桥西设置了限高杆,保护着云溪桥不被超载大车损毁;桥东不远处是高高的塔吊和忙碌的建筑工人,正在为修复浚县的古城门和城墙而努力。

浚县古城保护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高伟介绍,西街村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要对西大街商业店铺进行仿古改造,正在修复县衙、城墙、城门以及翰林府等毁坏的老院落。下一步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文化+旅游+地产’的模式,构建‘山、水、城’互动旅游空间格局,恢复‘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运河古城风貌。”

郑州大学建筑系主任郑东军认为,像西街村这样古宅、文物密集的传统村落,具有天然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村落的发展要结合先天优势和时代特色,“具体说,就是要保留好、恢复好、继承好、利用好这些古文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07157 2014-10-16 00:00:00 四 西街村:大运河畔的“古文物博物馆”KeywordPh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大型系列报道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