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12日,郑州市统计局发布2013年全市乡镇和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分析报告,在全市81个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排序中,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再次“黄袍加身”,跻身前三名。今年3月,2013年度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快”办事处评选,该办亦同样“榜上有名”。 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办事处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群策群力,年底将完成辖区7个自然村的拆迁工作。同时,街道将新型服务型政府作为转型的核心目标,“想民所想、忧民所忧”,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打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郑州晚报记者 王翠 通讯员 袁小培 史卫萍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辖区人居环境 今年年底,丰产路街道辖区内7个自然村全部拆迁完毕 近年来,金水区丰产路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辖区大部分地段属旧城区,目前城中村除宅基地外,已没有其他土地可用。该街道共有7个自然村,2006年,街道率先启动姚砦村拆迁改造,规划总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2013年3月,街道启动常砦村城中村改造项目,11月启动押砦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年上半年,先后启动了东韩砦村、张砦新村、杜岭新村的拆迁改造。“辖区7个自然村今年年底全部拆迁完毕,丰产路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实现全面提速。”丰产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运泽表示。 常砦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丰产路街道7个自然村中,具有示范效应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常砦村位于姚砦路以西,经一路以东,丰产路以北,农业路以南。村庄总占地面积182亩,可用土地面积162亩,总户数529户,常住人口2041人。拆迁前,常砦村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相对落后。根据常砦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规划方案显示,建成后,常砦将拥有全市最大的商业地下停车场、中高端百货商场、星级影院、溜冰场、室内及室外步行街等多种业态,成为郑州东部区域最大的综合性地标级高品质休闲购物中心。“为了让设计更圆满,我们目前与境外设计单位正在沟通,但最终方案还没确定。”项目设计总监刘徐美表示。 通过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丰产路街道城市品位快速提升,村民即将亲身体验到翻天覆地3大改变:环境变美了,居住与商业办公兼容,各种市政配套设施齐全,街道将“绿化、净化、美化”了;住房高档了,旧房换成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合理,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等居住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房;房产升值了,村民住宅转变为证件齐全的商品房,可以进行租赁、自住或出售,提高了经济收入。 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建设,优化群众生活方式 红专路下穿隧道工程投资近半,东明路断头路已打通完毕 2014年,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共有省、市、区重点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385198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1个。其中省重点项目2个,市重点项目2个, 区重点项目11个。辖区内建设重点项目,从全局说,对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引领、带动、突破、示范、支撑和统筹作用;从微观说,改善人居环境,为群众带来出行、教育、生活等全方位提升,街道实现了“鸟枪”向“洋炮”的转变。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级病房楼项目,是丰产路辖区内的河南重点工程,可谓今年街道的“重头戏”。2014年该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完成投资176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教学综合楼工程项目,是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3786万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规划许可证和人防手续已办理,施工图已经上交审批大厅审核及工程造价。 除医院、学校这种关注民生的建设项目,“行”也是重点项目之一。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77519万元,2014年年度完成投资11682万元,目前完成年度计划的47%;东明路断头路打通工程(丰产路至农业路段)现场施工已结束,断头路已打通;农业路下穿隧道建设工程,地铁5号线工程(黄河路沿线),正在做各项准备工作。 “丰产路街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是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体现战略定位,实现重大突破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不可阻挡的重要一步。”丰产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运泽言辞恳切。 调动老党员,发动新党员 带领群众从“服务”过渡到“互助” 按照区《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丰产路街道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了街道、16个社区、61个网格、155个楼组四级党建网格,进一步壮大了志愿者、楼栋长等队伍建设,深化了党员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现了每名党员都有分包楼栋、每个家庭都有党员联系。 为挖掘“群众潜力”,发动“群众力量”,街道想方设法拓展党员志愿服务,调动老党员,发动新党员。每个三级网格组建了1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支群众自治队伍,定期对空巢老人、儿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同时,将辖区医疗、法律咨询等优势资源引进楼院,形成长效公益服务机制,推动党员志愿者服务常态化。 宇新街2号院3号楼西头1楼后阳台,有个被大家称颂的“姚家爱心小院”。“小院”主人省高法退休干部姚凤海和老伴,为院里的居民修修打打干些手工小活。每天下午3点左右,姚凤海就招呼家属院的老人们到“爱心小院”小聚,帮双职工照看放学的子女。在姚凤海的带动下,群众自助互助、自动自发建设小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街道通过精心摸排,将金龙小区、君悦城小区和非常国际小区等20个楼院及小区选为义诊活动点,协调组织金水中医院等单位每月定期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并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幼儿园孩子建立健康档案。截至目前,仅开展志愿服务进楼院活动一项就已建立健康档案1500余份,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5次。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基层组织活动,街道按照“三室六有一中心”的标准推动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年任务15个,已建设完成13个。同时,街道还强化远程教育与“文化共享工程”合作共建,加大“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建设力度。2013年11月,丰产路街道被金水区授予“远程教育党建示范基地”称号。 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 打通便民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以社区为主体,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深化服务项目,规范运行模式,建立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基本生活需求的便民服务圈。丰产路街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社区一圈”或“一圈多社区”的便民服务格局,实现快速便捷服务群众,打通公共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德亿社区周边,遍布着家政服务、邮政速递、平价蔬菜超市、家电维修等涉及15类群众生活的服务场所,“只要老百姓需要的,我们这都有。”德亿社区书记李得芹对便民工作颇为骄傲。德亿社区共有4个小区,原先找个维修电器的特别不容易。“我们联系上了一个家电品牌的维修点,让他进驻社区,方便居民家电维修。”社区主任孙俊强介绍经验。正是因为配套服务完善,德亿社区成为街道完善便民服务的示范典型,也因此在全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验收中顺利通过。 为完善社区服务,街道还重点打造社区托老服务中心,健全托老服务机制,形成以春暖社工服务中心为龙头,德亿社区、烟草局社区和押砦社区托老站为依托,逐步覆盖全辖区的托老服务格局。同时组建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敬老服务等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安全、及时、到位的服务。 依托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街道不断组织老人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摄影等各类文化活动,定期开办老年课堂,组织老年人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社区老人的生活多姿多彩。德亿社区联合金水区民航社区艺术团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特别文艺演出活动、金成社区开展的“社区好声音”和豫财、开发行、金龙等社区开展的公益电影进社区等活动,普遍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