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交上来的诗歌作品看,大家还是下了功夫的。总体感觉,孩子们各有优长,但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板。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为了让孩子们高效、迅捷地介入格律诗写作,我在课堂上使用了以汉语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随着课业的深入和推进,我再逐步向大家讲解“平水韵”。 郑润泽由于随我学习写诗的机会多、时间长,所以水平明显高出一截。9岁的年龄,能依“平水韵”写出如此娴熟、严整的七律,确实不容易。不仅平仄、对仗、押韵没有问题,遣词造句也已经 “古雅” 初见。她的问题是学习的自律性与主动性不足,想象力也需要加强。 在19日的课堂上,钟羽是头一个写出符合平仄的诗作的孩子,这孩子是个写诗的苗子,这次一口气交上六首,其中“孩儿本像花,现却似西瓜。吃惯洋食品,肥拙不可夸”、“环境遭污染,黑江向海流。市中人不晓,只顾建高楼”和“房价疯狂涨,人民泪水流。夜中居马路,望叹前高楼”三首,竟然都含有对现实生存的反思与批判,在他这个年龄,很是难得,非常可贵。但他作诗马虎、毛糙,不够严谨细心,比如“我将爸爸夸”的“我”字,“亲人邻居夸”的“邻居”两字就不符合平仄要求。 王卓洋文笔流畅、造境优美,文字底子不错。提交的三首诗均有可圈点处,尤其是“明月下西楼”一句,堪称经典。但也有遗憾,比如“青黛远山透”、“风过暗香柳”和“金水滚滚流”中的“远”、“暗”、“水”三字,平仄就不对。“书声尽诵后”的“尽”字,也犯了该平而仄的错误。 张雪菲特别认真仔细,平仄守得很到位,这一点提出表扬。“妈妈是礼花,爱我似糖瓜。我干了家务,妈妈把我夸”格律完全没有错误,很好,然而遣词造句与文采、诗意上还有进步空间。 刘雨的“山涧多条泉,涓涓玉带流。杂声思乱绩,务进更高楼”在诗意上有想法,但“泉”字平仄错了。 王中润的“身体天天练,踢球汗水流。不嫌游泳累,跑步上七楼。”平仄没有问题,诗意也还顺畅明快,不错。 (郑志刚博士认为,只要学习方法对路,再加上百折不挠的坚持,就一定能在“一小时学会格律诗”的基础上,成为诗歌能手。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学习浩繁艰深的传统文化,关键是能否找到一把金钥匙,而这金钥匙的持有者,一定是一位造诣超群、循循善诱的好老师。相信在郑志刚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之下,您的孩子在“小作家培训班”一定能够踏上阳光大道。)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