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胡村:堪称“小故宫”的李家大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大型系列报道之十四
大胡村:堪称“小故宫”的李家大院

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汤、泗二河环村流过。汤河北岸,有一处蔚为壮观的明清建筑群——李家大院。它规制宏大,气势不凡,占地50余亩,并排5套“九门相照”的大宅渐次排开,有1500多间房,当地人称之为“小故宫”。

走进李家大院,哨卫楼暗藏财宝、机关重重,女儿楼精美华瞻、风光旖旎。天井大院设计匠心独运,好似一处曲折回环、风景静幽的园林。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仿佛推开了一段旧时光。那时,尚书府前宾客盈门,小儿女们正在欢声笑语。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鹤壁报道

“九门相照”李家院

大胡村,是鹤壁市山城区的一个城中村,穿过长长的一条窄巷,便从喧嚣的城市进入闹中取静的大胡村。秋日的午后,阳光正好,汤河蜿蜒流经大胡村旁,泛着粼粼波光。

河水北岸的婆娑树影间,便是在当地有着“小故宫”之称的李家大院。之所以称它为“小故宫”,是因为这片院落规制宏大。“这片宅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初年,占地50多亩,它是由并排5个‘九门相照’的大宅依次排开的,有1500多间房子,规模比较宏大。”李海林,李家大院旧主的后人,也是村里文物义务保护小组的成员。

据了解,古时一般只有家境极为殷实的权贵,才会建筑“九门相照”规格的院落。所谓“九门相照”,是指一套大院,五重院落,南北排列,中轴线上开9道门,门户相通,形成“九门相照”的格局。

尚书府两套大院,为明朝工部尚书李燧所建。据史料记载,李燧原是汤阴人,他生前不仅是当地最显赫的人物,也是朝廷重臣。他生性耿直,60岁那年,由于不愿与官宦同流合污,便辞官回乡。一天偶然巡游至大胡村,看到此地三面环水,风水极好。于是,李燧便在此建起两座“九门相照”的大宅,成为李家大院最早的宅子,李燧后人在此基础上继续修建屋宅到今天的规模。

整个李家大院坐北朝南,呈双喜结构,由5套并排“九门相照”的院落组成,中间为天井大院,西边为尚书府两套大院,东边的两套大院建造者已无从细考。

匠心独运的天井院

天井院,位于李家大院建筑群主楼的中央,“四水归堂,财不外露”说的就是天井大院。

李海林说,这套院落的设计者非常浪漫。当年要想进入主楼北侧的会客厅,就要“走圆门,过天桥,后花园里逛一遭”才能到。一路上回环曲折,风景静幽,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园林式设计。

走进居中的天井院,仰望天空,只见四面高墙如井壁,只望见方方正正的一片天。天井院前有道月亮门,门上青砖雕有“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体现着大院主“四季皆宜”的心境,富有诗意。

门檐上的装饰有一字排开的圆形兽头,当地人称之为“滴水勾眼猫儿头”。屋脊上的兽形石雕气势犹存,大院建筑上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细致精美。走进主屋,环境幽暗,房间门上,便是用镂空的“寿”字设计的“万寿窗”。

哨卫楼机关重重

在李家大院,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巍峨高耸的哨卫楼了。5套大院中,每一套大院都有一座高耸的哨卫楼,墙壁方正高耸,壁垒森严。

“显贵的主人,豪华的院落,自然要有仆人们看家护院。但一般来说,古代建筑院落主楼应该是最高的,李家大院的哨卫楼这种配楼高过主楼,这是不常见的。”李海林说,哨卫楼不仅仅是防御盗匪,也藏着李家的财宝。

尚书府的那座哨卫楼,是整个李家大院最高的一座楼。由李燧亲自设计,内部机关重重。哨卫楼高约20米,共5层,地下一层隐藏着深深的陷阱。“财物放在地上基层内,地上一层的地面是活动地板,当外敌侵入一层室内,踩到活动地板上便掉入地下陷阱。”李海林说。在哨卫楼的一侧还有一处地牢,杂草将低矮的通道口遮得严严实实,石板上布满了青苔,被抓捕的强盗就会被关押在这里。

绣楼台阶三寸宽

与哨卫楼同样高高耸立的,还有一座被称为“女儿楼”的屋宅,相传为李燧的孙女李枝用私房钱所建。“女儿楼”共3层,高20米。正门上方刻着“平为福”3个大字,窗棂雕刻精美,墙体修饰华瞻,比大院其他楼房奢华高贵许多。

“传说当时为建这座楼,一共用了18窑砖,石材全是用马车从浚县采集来的石头。”李海林说。“女儿楼”往东还有绣楼,是大家闺秀做针绣的小楼阁,登楼的石阶均三寸宽,不足一拃“刚好符合古时女子的三寸金莲小脚”,男人的大脚只能容下半个脚掌,是上不去的。

“女儿楼”所在的院落也是采用“九门相照”的布局,李海林说,九道门平常并不是都打开的,只有在家里办红白事的时候才全部打开。站在“女儿楼”前,恍惚看到那一日,尚书府锣鼓喧天,九道大门次第推开,凤冠霞帔的李枝,娇羞又紧张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

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女儿楼”的内部已经坍塌,楼房的墙上还有一道地震造成的裂痕,庭院里东西两个厢房,也只剩下残垣断壁。

专家观点:不要拆旧建新,适度内部改造

如今,李家大院的很多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大都闲置着,有多处已经坍塌。

村民们说,大约10年前,一个山西的李姓煤矿老板,从家谱上得知自己的祖籍就在大胡村后,想斥巨资买走一座哨卫楼和几间完整瓦屋,计划把这些祖先“宝贝”拆除后一一打包运到自己山西老家去,再依照原来样式尺寸将古建筑真实再现。但最终,大胡村拒绝了。“祖上留下的东西,不能卖!卖了那几栋房子,剩下的还能叫李家大院吗?”

李海林和村中的李振河、李连河等几位老人,组建了一个文物义务保护小组,一直呼吁保护李家大院。“从建筑时间上来说,李家大院比山西的乔家大院还要早200多年!这些古建筑极具文物和旅游价值,如果任由它们倒下去,实在可惜!也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帮帮我们,希望有投资方过来帮我们保护修复,我敢说,这地方修复起来了,绝对是河南的一个标志性的古建筑!”李海林说。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国家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罗德胤认为,保护好古村落,必须摒弃“古宅建筑落后”的观念。“人们习惯于把古建筑视为落后的象征,喜欢拆旧建新。其实,石头、木头不是落后的代表,反而因为它就地取材,又能解决保暖问题,是非常生态的材料。所以保护古村落不能拆旧建新,适度的内部改造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古村落民居和历史建筑通过内部改造,基本都可以适应现代生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0475 2014-10-30 00:00:00 四 大胡村:堪称“小故宫”的李家大院KeywordPh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大型系列报道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