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7版:荥阳播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惕秋冬车内污染
畅享健康出行快乐
东风风神AX7:
荥阳词曲作家
“放歌中原”
广武山上三皇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老荥阳的伏羲女娲传说(二)
广武山上三皇苑

编者按:9月16日,在郑州晚报的帮助下,周口晚报伏羲文化采访团记者金月全、杜欣、郭坤、朱海龙走进荥阳。今日,郑州晚报·荥阳播报节选其中一部分,共享我们身边的文化。

在荥阳市东北28公里的广武镇境内有一座广武山,又称三皇山,当地人称邙山。三皇山桃花峪旅游区就位于广武山上。据《荥泽县志》载,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早在上古时期,伏羲、神农、燧人氏在广武山及周边地带播谷、采药、施化于民,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伴着秋雨,我们按照当地专家的指点,来到位于三皇山桃花峪旅游区内的三皇苑。这是座近代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正中是雄壮的三间亭式阁门,飞檐凌空。正中悬匾纵书“三皇苑”,两厢及后面尽是仿古建构,庄重轩然。我们从正门进入,站立门下,抬头仰望,穿过苍翠的松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15米的水泥混凝土群体塑像——三皇像。

进门十余丈,登五层青石台阶,是个大平台。绕过假山,再上七阶就是祭坛。左右两边各竖一通汉白玉碑于五层青石台上,碑顶镂有二龙戏珠透雕。上联“三皇始祖德配天地”,下对“三皇圣地彪炳青史”。拾级而上14层青阶,便到达三皇像第一层底座之上。沿汉白玉栏杆转一周,依次可见浮塑于第二层座基四壁的中华民族祖先圣迹故事。整个浮雕都嵌在二尺见高的座壁上,日月山水草木清晰可辨,人物龙龟鱼鸟形象逼真。南北镌绘伏羲女娲婚媾、造人、狩猎、网鱼、补天、演易以及河图、洛书故事;西侧刻画神农垦荒、播种、灌溉的业绩;东边雕塑燧人氏取火、烧烤、蓄种、筑巢的功德。

继续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三皇像根部。四周仍围有汉白玉炬头栏柱,栏板上尽是些飞龙翔凤图案。中部七层青石垒砌的大方座上,矗立着三皇雕像。伏羲位中,手托八卦,两眼正视,明万物之本性,创先天八卦,他还结草为网,教人渔猎;神农西依,手握石具谷物,颜面侧左,创制耒耜,兴举农耕,教人种植,并亲尝百草,辨识药性,为人治病;燧人氏东偎,手举火把,面目倾右,钻木取火,化生为熟,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他还教人结绳记事,又教民日中为市,进行交易。三人对称拥立,背靠黄水,俯瞰南原,须髯飘于胸前,脉脉含情,一团温仁亲和之气。

三皇像下,一群年纪最小六七岁、最大十二三岁的孩子一起在雨中嬉戏打闹,这个场景让我们倍感欣喜。这不正是伏羲时代先民乃至今天的世人所期待的幸福、祥和的生活场景吗?

我们叫住一名正在雨中玩耍、看上去不过八九岁的孩子问及原由。他告诉我们,自己所在的先锋学校就位于三皇苑内。当时正值下课时间,大家在课间玩耍。经过证实,这名孩子口中的先锋学校其实是河南少年先锋学校大才部。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研习传承中华传统教育为立校之本。

绕过三皇像,继续前行。有一处新建庙宇,正门上方书有“三皇殿”字样。可惜的是,大门紧锁,我们无法进入参观。但从庙宇名称上看,无疑,这里一定也供奉有人祖伏羲。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显赫。

离开三皇苑时,淅沥的小雨仍在继续。孩子们早已进入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在三皇苑回荡,不绝于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0576 2014-10-30 00:00:00 四 广武山上三皇苑KeywordPh古老荥阳的伏羲女娲传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