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意正浓的午后,阳光明媚。在新郑鸡王新型社区,居民王栓喜掰着指头向记者介绍眼下的好日子:“俩儿子在社区旁的郑州华南城上班,他在社区旁六盛钢材市场上班,每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老伴儿和儿媳做社区保洁,月收入各有1800多元;分了5套房,住三套,出租两套,租金一年收入2万多。搁从前,都不敢想!” 郑州日报记者 高凯 从“临着省城受穷”到省会知名新型社区 隶属于新郑孟庄镇的鸡王社区距离郑州市区十几公里,原本是一个被枣林和庄稼地裹着的小村庄,共有7个村民组、380户村民、1700人。由于交通落后,村民普遍务农,以至于出现了“临着省城受穷”的现象。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鸡王村没有等30年,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四年时间就成了省会郑州知名的新型社区。记者在这里看到,整个社区的布局形如郑州市中心的中高档社区,楼房窗明几净、南北通透,凉亭、广场间的绿色植物充足,楼下还设有特色商业街区。 好日子不全是吃喝,精神文化这一餐也得管饱。在鸡王社区,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中心一应俱全,惬意的文化生活可谓精彩多样。“大伙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小区散步的居民王军高兴地说,过去是农业村庄时,顶多打个牌、看个戏,现在啥项目都有。 社区服务声名远扬 转遍了社区的角角落落,记者又光临了该社区的“门面”——社区服务中心。据社区居民讲,鸡王社区的公共服务闻名省内外,来到社区参观的省内外领导、客商、游客都赞叹不已。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设有社区建管部、公共租赁区服务站等“三厅六部九室五站”,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居民医保、低保救助、计划生育等20多项服务,并且是“一站式”快捷办理。 “好日子”在眼前,“好明天”也在等着鸡王社区的居民们。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社区还拿出安置房面积中10%的商业房作为村集体资产向外招商,未来预期收入可达400万元,而这笔收入主要用来支付物业管理费用、水费、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等,未来,村民的日子将更加轻松。 高凯 2006年11月,经过郑州日报公开招聘考试,“80后”的我本科毕业加入到新闻工作者队伍中,目前,在市县新闻部担任新郑记者站记者、站长,组织设计出版“新郑新闻专刊”,并担任“新郑新闻”采通部副主任。本人曾荣获河南省好新闻奖、中国地市党报好新闻奖、河南省残疾人好新闻奖等。 感悟 激情满怀去奋斗 漫漫人生路,悠悠岁月情。8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80后”的我,已抓不住青春的尾巴。停在此刻说感悟,我选择的仍是“激情满怀去奋斗”。 8年前,郑州还没有BRT,也没有环城快速通道,但金水路上日益增多的机动车已预示郑州将进入一个快节奏的都市时代。进入报社后,我从一个实习记者开始建设我的“人生大楼”。 8年来,我最爱回味的是雅安地震采访。雅安地震发生后,接报社通知,我和同事立刻从机场出发,到成都已是深夜,随即租车直接进入震中芦山县采访,并在余震中完成稿件。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