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汽-大众“冠军的秘密”系列报道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最重要标准,品质则决定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 经过23年的发展,一汽-大众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更建立了符合德国大众标准的、成熟完善的流程和体系,凭借品质至上的理念、领先的工艺和严苛的标准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口碑。近两年,一汽-大众更不断强化自身体系能力,致力于成为“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郑州晚报记者 谢宽 全员全过程,每一名员工都是质量监督者 产品的高品质源于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 23年来,“质量至上”一直是一汽-大众的座右铭。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为一汽-大众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和品牌形象。卓越业绩背后,正是得益于一汽-大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的质量体系意识。 在管理层面,一汽-大众在内部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提高重大问题决策效率,降低质量风险。同时,组织各部门共同解决重大质量问题,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及各部门质量关注度,从而系统地排除重大质量隐患。 随着产销规模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一汽-大众质保部还及时更新和完善组织机构,优化职能和流程,建设了生产质保体系、动力总成质保体系、材料/检测质保支撑体系、售后质保体系等,全面涵盖了整车产品从生产到售后的所有环节。 在成都、佛山基地建成后,针对异地工厂管理等问题,一汽-大众全力打造了“全员全过程”质保体系,由长春本部进行统一布控,固化业务流程,提升三大基地质量控制能力;并建立了质保IT 系统,提高质量保证在各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可以说,从产品的概念研发、型号研制到定型投产、批量生产再到停产以及停产之后的备件供应,每一个环节上的每一名一汽-大众相关人员都是质量的监督者,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谈道。 严谨质保标准,每一个细节都要“奥迪特” 受益于德国人严谨的作风,在一汽-大众,比较“轴”的标准理念深入人心。每一位员工都明白一个道理,“什么都可以考虑,就是标准不能降低。” 因此,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对产品,一汽-大众都做到了“严谨”。在一汽-大众有这样一群“偏执狂”——“奥迪特”独立评审员。他们可以拿着一把游标卡尺对着车内车外仔仔细细端详上大半天,以刁钻的眼光“鸡蛋里挑骨头”,或者用特殊训练过的耳朵和鼻子,挑出连消费者都难以察觉的异味或异响。 他们的职责就是站在用户使用产品的立场上,按照德国大众集团质量保证部制定的对整车质量评价的统一标准,以专业、全面的眼光,对已确认合格的整车进行随机抽样评价。 整个过程并不是对合格产品的质量进行再次的确认,而是要以更苛刻的标准,通过检查反映出工厂目前的生产水平,然后对结果进行讲评,将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使他们根据整车奥迪特的结果对生产线、生产过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更加精益求精,最终让使用户更加满意。 简单来讲,就是说合格产品是达到了60分,整车奥迪特的目标是要达到90分、甚至100分。当然,100分是不可能达到的,一汽-大众永远在不断追求,并且力求不断接近100分。 “这个奥迪特极为苛刻,它不满足于合格,而是要做优等生。”据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是以更加成熟的市场用户体验为标准,要走在成熟消费的前面。” ■声音 消费者的口碑就是我们的动力 “消费者的口碑就是我们的动力。近年来,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一汽-大众也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年轻化的打造。年轻消费群体的最大特征则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注重口碑推荐,因此也要求我们在营销方式上更加灵活,体验和互动的手段更丰富。” “随着规模不断的扩大,充满挑战的外部大环境对一汽-大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2015战略的基础上,经过对宏观经济、细分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制定了面向中长期的‘2020发展战略’,继续向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和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公司的‘两最愿景’加速前行。”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