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郑州百年人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人
和两个朝代
郑州的传统文化新风采
郑州村名的传说
郑州晚报、郑州二七纪念馆联合主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个人
和两个朝代

一个人

和两个朝代

□常松木(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1956年,安金槐在配合黄委会在郑州白家庄西一带铺设地下水管道工程中,发现了商代的夯土。他立即组织发掘力量,以白家庄附近的夯土为起点,沿着其走向追踪钻探,结果钻探出来了一个夯土围成的长方形遗址,在其周围分布着青铜作坊、制骨和制陶作坊遗址。而夯土里的包含物都是商代的,他认为这应该是商代的城墙。1961年,他发表《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的论文,这篇文章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和讨论,有一些学者同意安金槐的观点,北京大学的《商周考古》讲义也收入了郑州商城的资料。不久,郭沫若亲临郑州视察时,针对商代遗址的发现题诗:“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这可以说是对安金槐的极大支持。安金槐组织文物队的同志,于1972年秋对郑州的商代城墙进行全面复查钻探。其中较有特色的一处宫殿遗址,东西长65米,南北宽13.6米。根据柱槽可复原成一座带有回廊的“四阿重屋”式建筑。安金槐最终确认郑州商城是一座周长近7公里,城墙保存最高处约5米、一般高为1~2米的商代重要城址,并得到了考古学界的公认。虽然,现在郑州文物界和全国学术界多数专家认为郑州商城遗址应为商汤之亳都,郑州也因而以3600年历史被评为中国八大古都,但安金槐先生的筚路蓝缕之功不可磨灭。

1975年,安金槐率考古队在登封告成八方村一带开始发掘。他安排几个人到王城岗上开探方,没过几天就探出了夯土。他敏锐地联想到会不会是夏代的阳城?随着工作的进展,西城墙找到了,南城墙弄清楚了,北城墙也发现了。从夯土城墙的地层叠压和包含物可以断定,这是一座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现存面积尚有1万多平方米。在王城岗还发现了夯土建筑的遗迹,发现了埋人骨的奠基坑,出土了青铜容器的残片。同时,在距王城岗古城东、春秋战国古城遗址上又出土了带有“阳城”字样的陶器。考古发现与文献中所记禹的阳城在箕山阴和嵩山阳相合,大禹的纪年大约在距今4200~4100年间,而王城岗古城的年代约为4100年。这绝不是一般的巧合,他根据文献记载、前人考证以及现在的考古成果,坚定地认为这极有可能就是禹都阳城。王城岗古城址的发现,迎来了1977年国家文物局在登封告成召开的夏文化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认为这是探索夏文化中的一次重大突破。2005年以来,在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研项目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这里发现一座同时期的大城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北墙城壕长630米,向东延伸将王城岗古城址围护其中,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并发现夯土基址和玉礼器等遗存,为夏代禹都阳城提供更加重要的佐证。王城岗遗址如今已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封市也荣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安先生可谓其功至伟,他为家乡也为河南乃至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誉其为“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一生两项惊天发现:发现郑州商城、发现登封王城岗,在中国考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4231 2014-11-14 00:00:00 五 一个人<BR/>和两个朝代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