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彭来歌专栏 有医说医
★吴克成专栏 不老传说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彭来歌专栏 有医说医

食不语

我家两岁零十个月的小朋友彭怡霄同学,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学会了“食不语”这一道理。晚饭前,她兴致勃勃地卖弄着:“吃饭前,要洗手。”刚洗完手,她又补充道,“我还忘了一句,吃饭不许说话!”

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吃饭不许说话。这样有道理的话当然不是小朋友的原创,她是从幼儿园阿姨那里学来的。幼儿园阿姨也并非原创,她是从孔老夫子那里学来的。

《论语·乡党》中云:“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用白话说意思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虽然是吃粗米饭蔬菜汤,也一定先要祭一祭,一定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严肃。席子摆放不端正,不要坐。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本乡的人们举行迎神赛会驱疫逐鬼仪式时,总是穿着朝服站立在东面的台阶上。

孔子说“食不语”的原意,是指礼节上的事儿,吃饭的时候,不言不语,专心进食,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共同进餐的人的尊重。时至今日,“食不语”的习惯,似乎早已经被许多人置之脑后了,甚至在某些时候,“食”已经不是重点,“言”才是目的所在,饭不再是出于填饱肚子的需要,而是成了“局”,这其实是对食物的异化,当然也就偏离了吃饭的本质。

其实,“食不语”不仅是礼节方面的问题,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道理所在。吃饭的时候,如果多说话,不仅不利于认真享受食物的味道,心思不在吃饭,脑子仍在思虑着其他事情,这还对脾胃很不利。只有心神安宁,脾胃才能较好运作。否则,心神不宁,脾胃负重,久而久之,脾胃病生。

除对脾胃有害之外,吃饭时说话,还可能造成诸多危险的情况,譬如噎住、呛着等。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饭局上,很多人谈笑风生,欢笑连连,幽默段子一个接一个,如此这般,其实存在诸多的健康隐患。由于吃饭时说话、大笑等,造成危险者大有人在,食物呛进气管者有之,鱼刺、鸡骨卡在喉咙者有之,被大块食物噎得闭气者有之。

民国大鳄宋子文之死,就跟吃饭时欢笑、说话有着直接关系。其时,宋子文和夫人张乐怡,应邀参加一位老友为他举行的晚宴,胃口大开,边吃边谈兴奋之时,突然打嗝,一块鸡骨呛进气管,呼吸不畅,最后心力衰竭猝然而死……

食不语,诚有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5285 2014-11-19 00:00:00 三 ★彭来歌专栏 有医说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