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引进外来人才不如培养自己人
郑大教授4500万元卖出药品专利
1126jkat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郑大,为河南教育把脉
引进外来人才不如培养自己人

昨日下午,9位来自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院士齐聚郑州大学,结合郑州大学医学学科发展情况展开咨询探讨,从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为河南省的医学教育及医药卫生服务把脉。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攻克癌症

河南有独家优势

此次“院士河南行”活动由郑大举办,邀请了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张伯礼、徐建国、杨宝峰、杨胜利、沈倍奋、王威琪、程京、韩德民、于金明9位院士来豫咨询调研。

“不能只追求宏大,要实实在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譬如肿瘤治疗方面,河南在对食管癌、消化道癌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听说河南有14万份食管癌、消化道癌患者病例后,张伯礼院士直呼“数据让人震撼”,感慨“这样的宝贵资料,全世界都没有的”。

“如果河南利用这些海量数据,结合现代信息科学和诊疗思路,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张伯礼说。

不能以论文数量论人才

“事实证明,相当一部分引进人才都因水土不服回去了,不能把宝押在人才引进上。”张伯礼说,很多引进人才由于环境、理念都不一样,很难真正融入。

张伯礼建议,与其花大钱、出大力引进人才,不如多培养自己人,尤其是高端人才。“我们要把自己人培养好、使用好,用好已有的存量,努力增量。”

在人才评价方面,张伯礼认为不能以发表论文多少论英雄,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指标。“如果解决不了问题,论文、专利就都不重要。”

杨宝峰院士则用他的亲身经历支持张伯礼的观点,他说,自己前段时间在参观俄罗斯医科类大学时,其微生物教研室“这边讲课、那边临床”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

杨宝峰说,俄罗斯军工全世界闻名,但是国际上很少见发表文章。“为什么?因为发表论文在他们是副产品。”杨宝峰介绍,在俄罗斯,大学的教育理念就是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干实实在在的事儿。

大学需要做文化的引领者

“在他们的大学,学生们的入学第一课就是尊师重教。”杨宝峰说,在俄罗斯高校交流期间,他观察到一个现象,几乎每个教研室都有特别精美的科学家画像,堪比艺术品。打听后得知,在俄罗斯,对于院士级别的学者,会有由总统任命的人民画家专门为其作画,普通教授也有专门的画家为其完成画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人热爱、尊重科学。”

在杨宝峰看来,大学应该是文化的引领。“大学的精神、文化,应该是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7050 2014-11-26 00:00:00 三 引进外来人才不如培养自己人KeywordPh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郑大,为河南教育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