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TOP养生 健康人人问 上一版3  4下一版
“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可信吗?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可信吗?
医生提醒:清单可借鉴,治疗需分型

安徽省卫计委曾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其中就包括了普通感冒、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疾病。“通知”一出,当时在网上乃至医疗界就曾引起一片争议。眼下,又进入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市民中又有不少人关心起这个话题来。输液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什么情况下才能输液?安徽“通知”中公布的53种疾病是否真的不需要输液?省内多位专家进行了解读。

郑州晚报记者 李鹏云

儿科(4种)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小儿腹泻: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河南中医一附院儿科五病区主任闫永彬说,其实,不用输液的疾病还有很多。医生们普遍遵守的给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就拿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除非出现合并细菌感染,血常规出现血象高等情况,则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但一般都会首先选择口服给药方式。

不过,是否需要输液,前提是患儿是否进食,如果可以正常进食,则可以补充能量和液体,如果小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又反复呕吐,口服液体不足,则需要输液来补充。

内科(24种)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体温38℃以下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轻度结肠炎,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急性膀胱炎等。

感冒有自愈性,一周左右不好再用药

“这24种疾病,确实是不需要输液的。以感冒为例,普通感冒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发热低于39℃,通常有自愈性,几天就可以好,不需要吃药,更不用输液。”郑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秋生说。

如果感冒发高烧时间超过一周,可能存在合并细菌、病毒双重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口服就行了,没必要静脉注射。另外,一旦腹泻到脱水,或者电解质紊乱了,就需要静脉注射来补充水分。

妇科(7种)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前庭大腺囊肿,阴道炎、外阴炎,原发性痛经,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抗生素会破坏菌群平衡

“这几种疾病不属于急性感染疾病,通常情况下都不需要输液。以常见的阴道炎为例,如果不是有明显细菌感染,通常都不会使用抗生素。”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刘成藏说。

正常的阴道内有多种菌群,相互可以抑制,从而维持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注入抗生素,就会破坏菌群平衡,容易让外来致病菌大肆繁殖,反而容易引发阴道炎症。

外科(18种)

包括体表肿块切除术后,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轻度软组织挫伤,老年性骨关节炎,慢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无合并症的肾结石,急性、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慢性喉炎等。

个人体质不同治疗也不同

“除体表肿块切除术外,以上其他提到的外科疾病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输液的,当然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郑州市中心医院大外科主任李学民说。

体表肿块切除术如果是较大的或特别部位的肿块,例如口周、咽喉颈部等部位,或较大的淋巴管瘤、血管瘤切除术后,可能需要输液来缓解病情。同时,体质不同,用药方法也会不同。

■用药提醒

输液不良反应多于肌注和口服

为何要减少输液呢?“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既可以节约费用,还可以避免细菌耐药性,这些都大有好处。”专家表示,有些人为了图“快”,而忽略了过敏反应、抗生素滥用等危害。

由于静脉注射的药物会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物中的有毒物质也会直接作用于脏器造成损害。而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以及肝脏,身体会将有毒物质分解,使很多细菌被破坏,然后再输送到全身。因此,输液的不良反应要多于肌肉注射和口服,且比较凶险。

另外,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直径只有4~7微米,但药物中的微粒大于这个数值,易被“卡”在毛细血管中,时间一长,易诱发血管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22354 2014-12-17 00:00:00 三 “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可信吗?KeywordPh医生提醒:清单可借鉴,治疗需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