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们曾经一度绝望——家中有精神病患者,不仅经济方面压力巨大,精神上更是饱受折磨;他们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因多种原因造成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正规治疗,曾一度迷茫…… 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郑州慈善总会联手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展了“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项目,帮助他们重见生活曙光。 在接受该慈善项目救助的贫困患者中,不少人已经得到有效救治,有的甚至已基本痊愈。他们现在的健康状况怎样?昨日,郑州慈善总会周周行工作小组和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行,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前往市内一个小区对接受救助的两个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了病情回访,在寒冷冬季给他们送去春天般的温暖。 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病情恢复不错,希望药价能低点儿” “病情恢复得不错,但药一停或者减量,病情就反复了。”史有人把周周行工作小组一行迎进屋里,接过送来的药对记者说。 史有人的老伴潘文强患精神分裂症已经34年,看起来和正常老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显得比较安静。家中只有老两口,收拾得非常干净。 今年59岁的潘文强,原来在我市一家国有工厂上班。有一次开车出事故后,开始出现暴力倾向。“你看屋里这地上的洞,都是当时留下的。他清醒时倒挺好,看见被自己砸坏的东西,该买的买,该修的修。”记者看到,客厅地上有大大小小不少洞。 患病时间长,药费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当时看病跑了好多地方,什么办法都想了,都不行。最后去了市八院,病情才算稳定住。大夫知道家里的情况后,让我们享受慈善救助,这对我们帮助很大。后来他嫌药贵,趁我不注意给减量了,结果发现不行。他还有点儿退休工资,虽然不多,但买药还是可以的。救助药品我们就不用了,比我们困难的家庭更需要,就是希望药价能稍微低点儿。”史有人说。 “等病情稳定下来,想出去工作” 今年49岁的付孝光,患病18年。记者一行昨日上午走进他的家中,虽然住的是楼房,家里大门却是老式木门。推门进屋,客厅一片漆黑。 记者留意到,在这两室一厅的家里,仅卧室有灯,有家具——一张桌子、一张床、一床被子、一个枕头,还有一组缺门缺框的柜子。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柜子上面弟弟给他买的电视机了 “家里也没坐的地方,平时就我一个人,没事就看看电视。刚起床,还没叠被子。”看见大家站着,付孝光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父母去世后,弟弟妹妹都成家了,他现在一个人生活。 付孝光1996年患病,2002年在单位病退,现在每月收入800多元。在付孝光家里的桌上,记者看到吃剩的半碗面条,一碗辣椒酱。厨房里,除了一棵吃剩一半的大白菜,锅里还有半根火腿肠。“我半月没吃上米饭了,一般10块钱米够我吃一月。你们给我送来米面油,中午可以熬大米粥了。省省的话,过年也够吃了。”付孝光说。 记者留意到,付孝光和人说话时,总会不自觉地挠头或者往身后伸手。同行的市第八人民医院防治科科长杨勇超也注意到了,并现场进行了诊治。“他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刚开始对病情没认识,总感觉是睡不好觉。起初会出现幻觉,时间长了就会有异常行为。他手抖得很厉害,再这样下去拿筷子都会困难。”杨勇超说,“看他家里的情况就知道,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今天给他送的药还是放到片医那儿,让片医给他。” “马上就50岁了,天天这样混日子也不是事。趁自己身体还好,病情彻底稳定下来,真想出去找份工作。这样生活好点儿,也少给弟弟妹妹们添麻烦。”付孝光充满希望地表示。 ■了解一下 郑州慈善总会慈善项目“呵护心灵·一路同行” 合作单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救助内容:救助郑州市贫困家庭(低保、低收入、残疾人、优抚对象、持有三级贫困证明)的精神病患者,并住院超过30天,除医疗保险、新农合、社保报销以及民政救助之外,个人承担部分给予一定救助,每个受助对象一年住院救助上限为5000元。 咨询:0371-68955979。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